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67|回覆: 3

[儒家學說] 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全文翻譯

[複製連結]
九州書院 發表於 2018-8-30 09: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九州晨讀:論語·陽貨17·18·惡紫奪朱是什麼意思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全文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全文翻譯

孔子說:『我憎惡紫色奪去了紅色的光彩,憎惡鄭國的靡靡之音擾亂了雅正的音樂,憎惡那些靠着伶牙俐齒而顛覆了國家的人。』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全文評析

夫子有一個理想的標準,就是『正』。不正者雅正之,乃至於無過無不及。這個度夫子是一以貫之的。這個中正中和的思想,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內核,也是成熟的標誌。少年人、青年人有反叛精神,不喜歡這種穩健中和,喜歡挑戰極限、冒險、出格。現在這個時代,很浮華,也很激進,不在中正上。現在重提夫子的思想,是有時代意義的。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8-8-30 10:06 | 顯示全部樓層
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昨日的文章,主要討論孔夫子厭惡『巧言令色』,而讚揚『敏於行』的『仁』
此章句,再次印證昨日對孔夫子的解讀:巧言令色少了,仁才有可能。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3-27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陽貨】"惡紫奪朱"章義疏

此章以三"惡"連綴,實為夫子正名思想之具體闡發。朱紫之辨,首在正色。【周禮·考工記】有"五方正色"之說,朱乃赤之正色,紫為間色,然春秋之世,齊桓公好服紫衣,一國盡效,遂使間色僭越正色。鄭注【論語】云:"紫似朱而非朱",此正夫子所疾之"似而非"者。

鄭聲之亂雅樂,乃音律之正變問題。【樂記】謂"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其聲雖美,然過中失度,與【韶】【武】之莊雅迥異。夫子"放鄭聲"之主張,實為維護禮樂制度之純正性。

至若利口覆邦,尤見深意。【尚書·周官】早有"巧言令色,孔壬"之戒。春秋時縱橫家輩出,以辭辯傾人邦國,此即夫子所謂"惡佞"之實證。三者雖異,其僭越本真、淆亂正統則一。

今觀當代,文化領域確有"紫奪朱"之象:快餐文化衝擊經典,網絡粗鄙語消解雅言,浮躁之風替代敦厚。然夫子之道,不在泥古,而在得其中正。朱子釋此章曰:"欲其辨之早也",正警示吾輩當於文化流變中持守本根,方不致迷失於五色眩惑之中。
帥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3-30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陽貨】"惡紫奪朱"章義疏

此章以三"惡"連綴,實為夫子正名思想之具體發用。朱色本五方正色,周制以為冕服本色;而春秋末紫為間色,反奪朱色之位,此禮制僭越之象也。鄭聲淫而亂雅樂,利口辯而傾邦家,三者皆以邪奪正、以偏代中之病。夫子所惡,非止於表象,實痛心於"禮崩樂壞"之本質。

考諸禮制,紫之奪朱實為權力失序之徵。【王制】明言"衣正色",而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效,此即"紫奪朱"之歷史語境。鄭聲之亂雅,非謂音律不諧,乃指其盪人心志,使"思無邪"之旨不存。至若利口覆邦,觀宰我之"短喪"論、鄧析之"兩可"說,足證巧言實為德政之害。

今之世風,猶有"紫奪朱"之變相。網絡暴言代清議,碎片閱讀替經典,此皆"不正"之顯征。然夫子所謂"正"者,非僵化守舊,實為"時中"之智——如【中庸】言"君子而時中",要在循本質而應萬變。少年之銳氣固可嘉,然若無"正"為根基,終如無本之木。

讀此章當識:中華文化之"中和",非折衷主義,實為對事物本質的持守與調適。在價值多元時代,更需此"惡紫"之辨察力,方能亂中取正,不惑於表象。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