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26|回复: 1

[儒家学说] 既往不咎

[复制链接]
九州书院 发表于 2018-12-10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

论语八佾第三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鲁哀公向宰我请教关于社主的事情。宰我回答说:“夏朝人用松木,商朝人用柏木,周朝人用栗木,是为了使百姓战栗之意。”夫子听说此事之后,说:“已经完成的事,不必再说了;已经进行的事,不必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不必再追究了。”

评析

社,土地神。古人建邦立国,必立社以祭土地神,立社一定树立其地所宜之木为社主;亦有不为社主,而即祀其树以为社神所依凭的情况。宰我言夏商周所立的社木,是一种事实描述,唯有“使民战栗”,涉及价值判断,孔子才有后面的言说。使眀战栗,显然不符合“仁义之道”,这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的政道,而非“仁道”。孔子所言表达了一种宽容,也有隐含的批评,言行要谨慎,不能妄言。

初心

论语,夫子与弟子教与学的合集,那相与论学之风,千年不息,九州学子闻其风而悦之。一段一个故事,老师有德行有脾性爱音乐,弟子爱学习有个性。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温暖的,光明的。这么一群读书人,实在!妙哉!今九州书院发心培养现代士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践行新中式雅致生活,《论语》是最好的开端。

按:

哀公即鲁哀公,姓姬名蒋,鲁国第二十六代国君,鲁定公之子。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即孔子弟子,名予,字子我。“哀公问社”的社指是土神社稷社即土神,稷即榖神,土神及榖神叫社稷,即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哀公问社,具体是问社主。何谓社主呢?《朱子集注》:“三代夏商周之社不同者,古者立社,各树其土之所宜木以为主也。”祭土神须立牌位,即神主(牌),亦谓之社主。夏商周用以做社主的木头各不同,因此宰我回答哀公:“夏后世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其实哀公问社是有用意的话里有话。鲁哀公欲除三家篡权者,但是不敢明说,故借问社以请教宰我。宰我是孔门弟子里最会言会听的,闻之则喻,宰我也不能明说,就借社主所用木料来暗喻,周立社以栗,并说“使民战栗”,意思就是说可以诛灭三家。

结果孔子听到了:“子闻之曰”。孔子评论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个评论,汉代的包咸批注:“事已成,不可复解说也;事已遂,不可复谏止也;事既往,不可复追咎也。”

李炳南批注:“孔子曰三句之解,包与集注,语皆含混,殊无义意。窃以初句谓哀公失政,三家僭越,局势久成,不可复说。次句宰我进谏,无补于前。三句孔子自谓宰我言虽失宜,然既往矣,吾亦不再咎也。”

何纣町 发表于 2025-4-18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往不咎"的政道智慧与仁学边界》

《论语·八佾》"哀公问社"章所展现的,实为春秋时期一场精微的政治隐喻对话。哀公借"社主"之问暗喻权臣专权,宰我以"使民战栗"暗示武力镇压,而孔子"既往不咎"之论,则划定了儒家政治伦理的清晰边界。这段对话蕴含着三层深意:

首先,从礼制考据看,三代社木之异实为政治符号的演变。郑玄注"各树其土之所宜木"揭示社主选择本于自然之理,而宰我将"栗木"附会为"战栗",已偏离礼制本义。孔子敏锐察觉这种解释暗含暴力倾向,故以"三不"原则(不说、不谏、不咎)及时矫正。这种矫正不是简单的言语修正,而是对政治暴力合法化的根本否定。

其次,孔子的回应建立了儒家政治伦理的时间维度。朱熹《集注》解"成事不说"为"事势已定",实指鲁国"三分公室"的既成政治格局。儒家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既非法家的彻底清算,也非道家的全然超脱,而是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强调"向前看"的智慧。这种智慧在汉代"与民休息"、唐代"贞观之治"等历史转折期都得到验证。

更深层的是,此章揭示了儒家"仁政"与"刑政"的根本分野。孔子反对"使民战栗"的统治术,因其属于"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霸道政治。程颐指出:"圣人非欲人君忘其既往,但不欲深咎耳。"这种"不咎"包含着对政治现实的清醒认知,也蕴含着改造现实的温和路径——通过道德感化而非暴力清算来实现政治改良。

今日重读此章,尤见其现代价值。在历史评价、政治改革等议题上,"既往不咎"的智慧提示我们:对待历史问题当有"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推动变革需避免激进清算。九州书院倡"新中式雅致生活",正可由此章领悟儒家政治智慧的中道精神——既不回避问题,也不激化矛盾,在温故知新中开辟未来。此乃《论语》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