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918|回覆: 1

[儒家學說] 弟子孰為好學翻譯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8-12-28 08: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弟子孰為好學翻譯

弟子孰為好學翻譯

一起學【論語】11.6先進篇——弟子孰為好學?

原文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白話譯文

季康子向孔子問到:『在你的學生裏誰是好學的呀?』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生好學,不幸短壽死了,現在沒有這樣的學生了。』

注釋

季康子:魯執政大夫。

孰:誰。

亡:同『無』。

不幸:不應死而死叫做不幸。

先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稱顏回之好學也。

江熙曰:此與哀公問同。哀公雖無以賞,要以極對;至於康子,則可量其所及而答也

范氏曰:哀公、康子問同而對有詳略者,臣之告君,不可不盡。若康子者,必待其能問乃告之,此教誨之道也。

陳祥道曰:君子之於天下,異之以稱物,同之以平施。與上大夫言至於誾誾,與下大夫言則侃侃而已。對君與大夫,可以同之哉?故對哀公則詳,對康子則略。

張栻曰:必若顏子而後謂之好學,他人皆不得與焉,則聖門問學之方蓋可知矣。

劉宗周曰:顏子好學,非夫子不能窺見。顏子沒而此學亡。須知所學者何事? 顏子專用力於內求,故後儒亟稱之,卻費一段苦心在此,其所以幾於聖也。若曾點、漆雕開只見得大意。

【四書訓義】曰:始終惟稱顏子而嘆嗣者之無人,則非顏子之潛心以治其性情,雖通六藝者繁有其人,而不足以言學,不足以言好,姝姝暖暖守一先生之言而竊其華,亦奚足尚哉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見好學之人不易得也。人之為學,當世既不可及,身後不復再見,寧不動人深長思哉?

任啟運曰:此章與下章類記,意在惜顏子耳。

【附錄】

【論語註疏】曰:此與哀公問同而答異者,以哀公遷怒貳過,故因答以諫之。康子無之,故不雲也。

雲門隱者按:本章內容又見6.3章。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集注】【論語註疏】【論語全解】【癸巳論語解】【論語新解】【論語會箋】【論語正義】【論語學案】【論語集釋】【四書訓義】【四書解義】。

肖負收巳 發表於 2025-4-13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弟子孰為好學"章義理闡微

季康子問學章,雖簡而義豐,其要在夫子"唯稱顏回"四字。歷代注家多聚焦於對問差異,然此章精義實存三重境界:

一、聖門學統之判准
孔門三千弟子,通六藝者眾,而夫子獨許顏回。張栻謂"必若顏子而後謂之好學",揭示儒學真諦——非記誦之博,乃心性之修。顏子"不遷怒,不貳過"(【雍也】),其學在克己復禮,正與後世"姝姝暖暖守一先生之言"的章句之學形成對照。劉宗周點破關鍵:"顏子專用力於內求",此即孟子"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的先聲。

二、應答之道的顯微
比較哀公、康子兩問,可見聖人之教如良醫診脈:對哀公詳陳"不遷怒,不貳過"(【先進】),實為匡君德之失;對季康子僅言"今也則亡",暗含對權臣的保留態度。陳祥道以【周易】"稱物平施"解之,范祖禹更明言"教誨之道"的因材施教,均彰顯儒家"時中"智慧。朱子【集注】特引程子"顏子之心,惟孔子知之",正是此章應答的深層註腳。

三、顏回典範的永恆意義
夫子"短命死矣"之嘆,非僅傷弟子之逝,實痛道統之絕。王夫之【四書訓義】闡發最切:"潛心以治其性情"八字,道盡顏子為學真工夫。後世周敦頤主靜、程顥識仁、陸九淵發明本心,皆可溯源於此。錢穆【論語新解】指出:"後人言學,多側重知識,孔子則以心性修養為主",此章正是儒學心性論的重要源頭。

今人讀此章,當超越文字表象,體認三點:其一,真學問在變化氣質,非炫博洽;其二,聖賢之道必驗諸身心,非徒口耳;其三,師道尊嚴正在因機設教。顏回雖歿,然"其心三月不違仁"(【雍也】)的為學境界,仍為後世立極。學者若能於此章得個入處,則【論語】全書血脈可通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乙丑日|黃帝4722年三月廿九日酉時| 2025/4/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