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入
华韵国学网 返回首页

延章的专栏 https://www.chinulture.com/blog-1.html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学国学,正态度,尊品行,享生活

日志

传统文化为什么不宜免费传播

已有 130 次阅读2025-3-24 06:54 |个人分类:随笔

现代社会能正视并充分发挥科技的价值(以货币价值定义科技的价值),所以科技给现代社会带来了爆炸性的贡献。

虽然新中国,以及其现代科技的发展基础,是以传统文化(如汉字、儒学等)作为思维基础的,但人们普遍尚未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天价值。

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目前,这是一个漏洞,也是一个空窗期的机会。趁传统文化的价值未能得到社会尊重的机会,那些能意识到传统文化价值的人,可以利用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和学习代价低廉的空窗期,迅速补充自己,而这个空窗期正在快速消失。

未来学习传统文化的代价将会是现在的百倍千倍甚至万倍。否则,传统文化将难以继续发挥其社会作用和人文作用(特别是政治方面),社会发展也将因此陷入停滞。

当前传统文化接近“免费”的传播方式,副作用明显:

一,受者轻薄之。学而不习,学而不思,学而不用。甚至对于授者毫无“师”“法”的意识。古代“师如父”的社会定位,正是由于老师的价值,及其授学对学生成材的决定性意义;

二,授者无以为继。学而习却不能辨(没有实践价值),学而用却无果(没有实践渠道),学而无所得(对自身生存无正作用)。

这些副作用反过来会严重影响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学)的健康发展。就像儒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主导着中国政治思想及理论创新的方向,但一直未能被充分认识到,甚至发生去汉化(汉字拼音化),去儒化的思潮。

传统文化的价值,正在被富三代和官三代去证实体现,没有传统文化的加持,他们会迅速丢失祖辈用血汗争取到的富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