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26|回復: 0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2臣术诗解2六邪之臣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臣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5-20 14: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六邪一曰:安官贪禄,营于私家,不务公事,
怀智藏能,主饥于论,渴于策犹,不肯尽节,
容容与世,沈浮上下,左右观望,此者具臣.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所为曰可,隐求主之,
所好进之,快主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
不顾后害,此者谀臣.六邪三曰:中实颇险,
容貌小谨,巧言令色,又心嫉贤,所欲进者,
则明其美,而隐其恶,所欲退者,则明其过,
匿美使主,妄行过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
此者奸臣.四曰其智,足以饰非,辩足行说,
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
以乱朝廷,此者谗臣.六邪五曰:专权擅势,
持招国事,以为轻重,于其私门,成党以富,
其家又复,增加威势,擅矫主命,以自显贵,
此者贼臣.六邪六曰:谄言以邪,坠主不义,
朋党比周,以蔽主明,入则辩言,好辞出则,
更复异其,言语乃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
伺侯可推,而因附然,使主之恶,布于境内,
闻于四邻,如此也者,亡国之臣,是谓六邪.
​贤臣必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是故,
上安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术.
六邪者:一曰安官贪禄,营于私家,不务公事,怀其智,藏其能,主饥于论,渴于策,犹不肯尽节,容容乎与世沈浮上下,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
译文那么六邪是什么呢?一是贪得无厌,不务正业,苟且偷生,没有立场,这样的臣子,是具臣。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即进之,以快主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
译文二是认为君主说的话都是好的,君主的行为都是对的,只会趋炎附势,助长君主的逸乐,不顾严重后果,这样的臣子,是谀臣。
三曰中实颇险,外容貌小谨,巧言令色,又心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而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而匿其美,使主妄行过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译文三是内心阴险,外表拘谨,八面玲珑,嫉贤妒能,要想提拔谁,就只说好的,隐瞒过失,要想排挤谁,就夸大他的缺点,掩盖他的优点,致使君王赏罚不明,下达的命令又不被执行,这样的臣子,是奸臣。
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译文四是凭着自己的机巧辩才,掩过饰非,对内离间骨肉之情,对外制造朝廷混乱,这样的臣子,是谗臣。
五曰专权擅势,持招国事以为轻重于私门,成党以富其家,又复增加威势,擅矫主命以自显贵,如此者贼臣也。
译文五是专权霸道,不可一世,私结友党,聚敛财富,伪造君主的诏令,以显贵自居,这样的臣子,是贼臣。
六曰谄言以邪,坠主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入则辩言好辞,出则更复异其言语,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伺侯可推,而因附然,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是谓六邪。
译文六是用邪道歪门迷惑君主,陷君主于不仁不义之境,蒙蔽君主,使他不辨是非曲直,臭名昭彰,这样的臣子,是亡国之臣。这就是所说的『六邪』。
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
译文如果贤臣做到六正,避免六邪,那么朝廷就会安宁,国家也会太平。生时为百姓造福,死后被人追忆思念,这就是为臣之道。

【说苑·臣术】其他章节阅读:

刘向【说苑】卷2臣术诗解1

刘向【说苑】卷2臣术诗解3

刘向【说苑】卷2臣术诗解4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liyang714 發表於 2025-4-19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苑》六邪臣术辨微

刘向《说苑·臣术》所载"六邪之臣",实为古代政治哲学中极具深度的臣道分类体系。此六类邪臣之辨,非仅止于表面行为描述,实暗含政治生态中权力异化的完整谱系。今试为剖析:

一、具臣之伪中立
所谓"安官贪禄,营于私家"者,乃官僚主义之典型。其"容容与世沉浮"之态,实为责任伦理的全面溃退。这种"政治冷漠症"比公然作恶更具腐蚀性,使行政体系逐渐空心化。班固《汉书》称"尸位素餐",正与此类相应。

二、谀臣之精神阉割
"偷合苟容"之臣完成了从"辅弼"到"娱君"的异化。其可怕处在于将君主囚禁于信息茧房,《韩非子·说难》所谓"顺意则亲,逆意则疏",最终导致决策系统全面失灵。史载秦二世时"指鹿为马"之事,实为谀臣文化的极端表现。

三、奸臣之制度扭曲
"巧言令色"而"赏罚不当"者,实为制度公正性的破坏者。其"明美隐恶"之术,犹如政治场域的"认知战",使人才选拔机制发生系统性偏差。东汉末年"清议"与"党锢"之祸,可为此类注脚。

四、谗臣之组织解构
"内离骨肉,外乱朝廷"者,乃组织凝聚力的癌细胞。其"智足以饰非"的特征,恰如《荀子·不苟》所言"言伪而辩",用语言艺术解构价值共识。唐玄宗时李林甫"口蜜腹剑",即属此类。

五、贼臣之权力僭越
"专权擅势"之臣已突破君臣伦理底线,呈现权力私有化特征。其"矫主命以自显"的行为,实为体制内权力寻租的终极形态。汉末董卓、曹操之辈,皆在此列。

六、亡臣之价值颠覆
最危险者莫过于"使白黑无别"的亡国之臣。其通过话语体系重构("入则辩言好辞,出则异其言语")完成对是非标准的消解,最终导致国家认同的彻底瓦解。五代冯道"历事五朝",正是价值虚无主义的体现。

刘向此论之深刻,在于揭示了佞臣现象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政治系统功能紊乱的症候。六邪臣的演进逻辑,实为权力异化由浅入深的过程:从消极不作为(具臣)到主动逢迎(谀臣),进而操纵制度(奸臣),最终颠覆秩序(亡臣)。明乎此,则《说苑》"六正六邪"之说,实为古代政治生态学的先声,其警示意义至今犹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庚午日|黃帝4722年四月初四日戌時| 2025/5/1/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