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43|回復: 0

[儒学动态] 论语·学而1.8:君子不重则不威

[複製鏈接]
极致深渊 發表於 2022-12-20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释文】

子曰:为政者内不厚重则外无威仪,虽学文可不鄙陋而达于礼。内主忠信,则所交之友就没有不如己的,若友有过错则也不难使其从善改之。

【释文说明】

历代注释对本章理解分歧较大,有多种解读角度和解读路径,本文结尾附录了部分较为经典的解释文本。我们认为本章仍是前几章论述的延续,要贯穿起来理解。

(一)

明确本章君子的涵义。君子是指为政者,故本章是对为政者讲的。清·宦懋庸【论语稽】:『君子,谓在位之人也。如训成德之君子,则其德已成,于下文各节诫勉语气不合。如谓君子之自修当如此,则君子下宜加之道二字。如指初学者,则孔子于初学者即称之曰君子,恐无此理。』后世绝大多数注释家均将君子解为修身为学之人,所以其注释基本上都偏离了编纂者的原意。

(二)

明确本章论述的主旨。论语文本编纂者编入此章用意是延续前几章的讨论主题,故仍然要在礼的内在政治原则、道德意识与礼的外在规范、礼仪仪式之间存在的张力中予以理解,用【礼记】中的语言来说就是要在礼之本与礼之文的关系中理解。

【礼记·礼器篇】:『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注云:『文犹动,礼肃人貌。貌在外,故云动』。【史记·乐书】:『礼自外作,故文』。故礼之文的意思大致可理解为礼的义理,即作为礼的外在规范及其形式。礼之本,即忠信,就是礼的内在政治原则、道德意识。

在解读前几章时,我们下的一些论断和假设,部分的在这里得到证实。如:第三章『巧言令色』应作『礼之文』解;第六章『力有余力则以学文』之文,应作『礼之文』解;而第七章『虽曰未学』之学,其所学的内容也应是『礼之文』。故本章『学而不固』之学,也应作『学礼之文』解。

(三)

释『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重,厚也。不重,言无主在内,可理解为不主忠信。不威,言外在表现出来就没有威仪、威严。学,即学礼之文。固,鄙陋。【礼·曲礼】:『辍朝而顾君子谓之固』。注云:谓鄙野不达礼也。不固,则不鄙陋,可达于礼。故释文:为政者内不厚重则外无威仪,学文则可不鄙陋而达于礼。意思可理解为:为政者通过学文可以做到不鄙陋而达到礼的仪式要求,但因内不以忠信为主,其表现在外就不具有威严、威仪,达不到使人敬重的效果。

后世注释家多数是将固训为坚,则本节可释为『君子不厚重则无威严,学也不能坚固识其义理』。基本意思也能讲得通。但考虑礼记云『无文不行』,孔子虽然认为文是末上事,但也没有完全否定学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只是更加强调礼之本即忠信而已。故不采用此解。

(四)

释『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主忠信,言内主忠信,与前节『不重』相对应。皇疏云:『以忠信为百行所主,是言忠信在己不在人。』后世另有训主为亲,以主与友对,言亲近忠信之人。但忠信是礼之本,又在己不在人,则以释内主忠信为义长。

无友不如己者,言所交之友没有不如己的。这基本上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庄子云:『中无主则不正,外无正则不行』。因内主忠信,故化正于外,即无友不如己者。与前节『不重则不威』的语句结构保持理解上的一致。

后世注释对『无友不如己者』解释争议最大,多数解释为『勿友不如己者』,或『勿友忠信不如己者』,将友理解为动词,并讲一通修身处事的道理。言凡结交取友必令胜己,胜己则己有日所益之义;友不如己则己有日损。但这碰到一个逻辑上的诘难:『若人皆慕胜己为友,则胜己者岂友我耶』,和一个道德上的诘难:『信如是计较优劣得失,则乏善与人同之大度』。于是又有好事者为孔圣人打补丁,解如为似、类,如己者友之,胜已者师之,勿友不类己者。等等。

(五)

释『过则勿惮改

惮,难也,或畏难也。字面上的意思比较简单,言有过不难改,或有过则不要畏难改,总之是有过即改之。但此番浅显道理,似不足爲为政者虑也。故应放在本章语句中整体予以理解为宜。前说『内主忠信,有正于外,无友不如己者』,沿此语势下去理解,即为:若友有过错,也不难使其从善改之。即正己可正人之意。

与前节语句结构作个比较,前说『不重则不威,虽学文可不鄙陋而达于礼』,此说『主忠信则无人不如己者,若友有过错则也不难使其从善改之』,两者语句结构高度一致,都有一个有内而外的推演,然后一个转折。而且,本章作如此理解,则【论语·颜渊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也就呼之欲出了。



附:历代注释精选



【汉学注释】

集解注:固,蔽也,或『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义理』。主,亲也。惮,难也。

皇侃疏:君不重则无威,无威则人不畏之也,而学业亦不能坚固也。训固爲蔽,蔽犹当也。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蔽也。忠信为心,百行之主也。凡结交取友,必令胜己,胜己则己有日所益之义;友不如己,则己有日损。或问曰:若人皆慕胜己为友,则胜己者岂友我耶。或云:择友必以忠信者为主,不取忠信不如己者耳。勿犹莫也。惮难也。友主切磋,若有过失者,当更相谏诤,莫难改也。或云:若结友过误不得善人,则改易之莫难之也。

邢昺疏:此章勉人为君子也。须敦重,主忠信。言凡所亲狎,皆须有忠信者也,无得以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也。勿,无也;惮犹难也。言人谁无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故苟有过,无得难于改也。

【宋学注释】

集注: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无毋通,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勿,亦禁止之辞。惮,畏难也。自治不勇,则恶日长,故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

集注引程子曰:『人道惟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君子自修之道当如是也。

集注引游氏曰:『君子之道,以威重为质,而学以成之。学之道,必以忠信为主,而以胜己者辅之。然或吝于改过,则终无以入德,而贤者亦未必乐告以善道,故以过勿惮改终焉。

【他论他释】

松阳讲义:重卽整齐严肃之意。不重而无威严固害事,不重而学不固尤害事。盖学必深沈而后能固,不重则浮。学必镇静而后能固,不重则躁。读书穷理之功必随得而随失,省察克治之念必乍密而乍疏,在初学之士必难成就,卽积学之士亦且多走作。

黄氏后案:不如己者,不类乎已,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承『主忠信』反言之,不如已,谓不忠不信而违于道者也。义亦通。以不如已为不及已,信如是计较优劣,既无问寡问不能之虚衷,复乏善与人同之大度,且己劣视人,人亦劣视己,安得优于已者而友之乎?

陈祥道·论语全解: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徳,貌重则有威。盖重足以畏人而不诎于人,足以役物而不役于物。不诎于人故有威,不役于物故学固。昔顔氏子视听言动无非礼,则重矣。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不失之,则固矣。庄子云:中无主则不正,外无正则不行。主忠信,则有主于内,无友不如已,则有正于外也。重以固其学,友以辅其徳,可谓善学矣。然过而惮改,则不足以成君子之道。故终之以过则勿惮改也。易之要终于补过之无咎,孔子之忧终于不善不能改,与此意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