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白话译文 子路问到:『听到了就该去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上,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冉有问到:『听到了就该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该去做。』 公西华说:『仲由请问「听到了就该去做吗」,您说「有父兄在上」;冉求请问「听到了就该去做吗」,您说「听到了就该去做」。我有些疑惑,斗胆向您请教。』 孔子说:『冉求做事退缩,因此要激励他;仲由做事勇猛,因此要抑制他。』
注释 闻斯行诸:闻义即当力行、勇为。诸,兼词,即『之乎』,疑问辞。 有父兄在:父母在世,为子者不得自专,凡事应当与父兄商量。孔安国:『当白父兄,不得自专。』 求也退:冉有生性懦弱,见义不前,甚至中道而废。〖正义〗:『冉有固自言「说子之道」,而以「力不足」自诿者,不患其不禀命,但虑其逡巡退缩,而为之不勇耳。』 由也兼人:子路生性过于勇猛,所以孔子戒止他。兼人,喜欢取胜于人。
先贤注疏 郑康成曰:言冉有性谦退,子路务在胜尚人,各因其人之失而正之。 陆氏曰:此章见圣人因材施教,与『师、商孰与』章一例。因其气质之偏,而以义理挽之,使归于中。圣门之教,无处不然,力行其一端也。 郑汝谐曰:二者之对,若失之偏。其偏也,乃所以矫二子之偏也。子路不患其固,而患其专;冉求不患其专而患其固。抑其所过,勉其不及,圣人之善教也。 刁包曰:二子之问同,而人则异;夫子之答异,而教则同。 张栻曰:闻义固当勇于为,然有父兄在,则亦有不可得而专为者。若不禀命而行,则反伤于义。『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其勇盖如此。于所当为,不患其不能为也;特患为之之意或过焉,而于其当禀命而行者有所阙焉耳。若冉求之资禀失之弱,不患其不禀命也;患其于所当为者逡巡畏缩,而为之不力耳。圣人一进之,一退之,所以约之于义理之中,而使之无『过、不及』之患。其成德达才之道,可谓至圣矣。 〖论语正义〗曰:冉有、子路,各有所失;夫子教之,亦因其所失正之,不能同也。〖学记〗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论语义疏〗曰:子路性进,虽抑而不患其退;冉求性退,虽引不嫌其过也。 刘宗周曰:圣人造就二贤,具见化工之妙。师与商是『过不及』一对,由与求亦是『过不及』一对,但彼以造道已成言,此以进学之力而言。 陈祥道曰:善医者之于人,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善教者之于人,长其善,救其失。此所以于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也。若夫道无二子之蔽,则行礼以义、守义以礼,惟其当而已。 唐文治曰:此即〖中庸〗『执两用中』之义,夫子教门弟子如此,则所以教天下之民而化其偏者,其道盖不外是矣。 【相关材料】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父柔。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徐众评曰:『礼,子事父无私财,又不敢私施,所以避尊上也。弃命专财而以邀名,未尽父子之礼。』臣松之以为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琮辄散父财,诚非子道,然士类县命,忧在朝夕,权其轻重,以先人急,斯亦冯谖市义、汲黯振救之类,全谓邀名,或负其心。)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 ——选自〖三国志·吴志〗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学案〗〖论语新解〗〖论语大义〗〖论语集释〗〖论语正义〗〖癸巳论语解〗〖论语意原〗〖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