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长期以来,学界研究孔子,把《论语》视作唯一信得过的依据;并在有意无意之间把它当成了孔子乃至孔门思想的全面记录。而没有注意到《论语》编纂也是有重点的,也要遵循不与“六艺”、《六经》重复的基本原则,遵循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这就导致人们对《论语》产生误解。例如,现代所有的《论语》普及本,都把孔门所谓“士”译作“读书人”,不少教育史论著认为孔门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心。
其实,春秋时代还没有常备军,官制文武不分职。各级官吏平日理治民,农闲时节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的将领。与此相应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也是文武兼备的。其中“射”是射箭,“御”是驾驭战车,即使平时演练也有“五射”、“五御”等极为繁难的要求,属于早已规范化了的系统的军事教育科目。以历史的眼光看射、御,其专业化程度并不亚于现代射击与驾驶战车技术。借用现代术语来说:射、御这两项武艺,是每个受教育者必修的基础课,而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
至于孔子所办私学,既然教育目的仍然是培养修己治人的“君子”,那就不能不受官学教育传统的影响,不能不以传统“六艺”为弟子必修的基础课;更不能不受当时社会需要的制约,致力于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也就是说:历史和现实的合力,决定了孔门仍然重视武艺传授。不然的话,孔门弟子从政以后,怎么能够适应平日理政治民、农闲时节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将领的实际需要?孔子私学还会有什么吸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