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对于“窈兮冥兮”,一般把“窈”解释为“深远”、把“冥”解释为“暗昧”。实际上“窈”在这里通“幽”。当然“幽”同样也可以解释为“深远”,但是在这里其实还是“昏暗”之意。也就是说“窈”和“冥”其实义近,甚至义同,正如“恍”与“惚”二字。在上一章里,老子云“惚兮其若海,恍兮其若无所止。”这个“海”已经解读过,实际上就是“晦”,也就是“昏暗”之意,正是因为有一些本子把这个“海”解读为“大海”,所以才会出现“恍兮其若无所止”的文本。事实上,此句在不同的版本里是很不一样的。如:
严遵本作“忽兮若晦",傅本作"淡兮其若海",范本作"澹兮若海",御注.英伦二本作"忽若晦",广明.景福.室町三本作"忽兮其若海".李道纯曰:"'忽乎若晦’,或云'淡乎其若海’,非."谦之案:王.范本作"澹"字是也.王羲之本亦作"澹",碑本误作"淡".说文:"澹,水摇也,从水,詹声."与"淡"迥别."海",本或作"晦",为"海"之假借.书考灵曜:"海之言昏晦无睹."释名释水:"海,晦也.主承秽浊,其色黑而晦也."海.晦义同.此形容如海之恍惚,不可穷极.”
长期以来解释,虽然提到“海”通“晦”但是仍然爱到“海”字的影响来解释。如“海,晦也.主承秽浊,其色黑而晦也。”实际上,“海”通“晦”,并没有含义上的关联,主要是两字古者都从“每”声,读作“昧”,故而通假。正是因为《老子》的版本在演变中,受到“海”字的影响,在流变的过程中润色出了“恍兮其若无所止”的文字,事实上这一句的在不同的版本中也是存在极大的不同。
通过上面的解读,事实上所谓“恍”、“惚”、“窈”、“冥”均是“昏暗不明”的意思,引申为“模糊不清”。
那么“其中有精”是何意?所谓“精”者,有的解释为“实情”,有的解释为“精气”,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事实上“精”在这里通作“情”。此句也就是当作“其中有情”。那么帛本《老子》的出土也是一个明显的证据。帛本《老子》此章作:“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物,唯恍唯忽。忽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老子为何要说“其中有情”呢?“其情甚真”和“其中有信”又有什么关系呢?孔子说过“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看来这个“情”、“信”之间还是存在着关联的。问题是此一时,彼一时,这个“信”和“情”在老子之时,具体如何含义如何?要破解之,则不妨从“其情甚真”入手。“真”在金文中才开始出现,而且写法较少,可见其使用频度并不高。但是另一个字在当时的写法上与之相当接近,且出现要早得多,使用频度也要高得多,这个字就是“贞”字。“贞”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频繁的出现了,写法多达147种之多。贞的本字即“鼎”,在这里是指占卜用的火具,那么此时已经引申为“占卜”之意,如“贞龟”、“贞吝”、“贞卜”。那么在郭店出土的竹简中“真”一律写作“贞”,事实上,这一句的原文本来就是“其情甚贞”,故而“其中有信”,所谓“信”者,此处即“应验”之意。那么这个“贞”的原意也就是指“准兆”、“预兆”。《周禮•春官•大卜》云:“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註》云“兆者,灼龜發于火,其形可占者。”那么这个“情”实际上也就是“实情”、“实事”。
老子说:“模糊不清啊,其中却有实情,这个实情是个极准的预兆,它必然能够得到应验。”其实,“其中有象”、“其中有物”,是指物件而言;“其中有情”、“其中有信”,是指事件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