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530|回復: 0

[儒家学说]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9-11-1 16: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延章按:【素书】曰,『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又曰,『以明示下者闇』。何谓?『足以照下』者,以其德彰而为他人榜也,故谓之人俊杰也人之。『以明示下』者,德不足以照人,而自示于人,此今之所谓『半桶水』是也,然则,何以而闇欤?自满而无所益也。持灯而照人,见人而无自见也。

论语·宪问篇第三十一章·子贡方人原文

简体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正體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口语解释

子贡评论别人。孔子说:『赐啊很贤能了吧?要是我的话就没有这闲工夫。』

延章疏:子贡议论别人是非舌也,夫子不耻此街头巷尾之嚼,孔子说,『赐已经很贤能了吗?若是我,就没空闲他人议论。』此章有三要点:一、君子但以身作则,正其言行,端其品德,作为他人榜样;二、凡议论他人者,必自身不足,【素书】:以明示下者闇;三、君子不护子弟之短,今之师徒诽人之学而不厌,孔子则问道于老聃。

注释

方人:评论。方,比、比方的意思,即对比评论人物的优劣,古人谓之『品藻、品鉴』。〖义疏〗:『比方人不得不长短相倾。』延章注:方,【说文】倂船也,方人,比倂较量他人,议论其是非。

贤:贤能。

不暇:没有空闲。暇,空闲。

先贤注疏

〖论语注疏〗曰:此章抑子贡也。

戴溪曰:此圣人以其身为子贡训也。若一日三省吾身者,必无工夫方人矣。为善惟恐其不足,救过惟恐其不给,虽圣人犹以为不寝不食也,何暇论人哉?

朱子曰: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虽亦穷理之事。然专务为此,则心驰于外,而所以自治者疏矣。故褒之而疑其辞,复自贬以深抑之。

郑汝谐曰:『赐也贤乎哉』,以方人为能也;『夫我则不暇』,以治己为急也。二者之得失,相去远矣。赐也宜知所择焉。

张栻曰:『夫我则不暇』,求之他人,不若笃其在己也。圣人抑扬之间,所以长善救失者,宜深味也。

东溪刘氏曰:学道者汲汲乎治身而已,庸有暇于品藻乎?

刘宗周曰:方人,非圣人之所暇也,乌得为贤方人?为贤,正欲其反观自镜,深自引愧,以为进德之地云耳。故曰仍就方人之见,而提醒之,深于教矣。

蕅益大师曰:『不暇』二字,顶门针也。若能思齐内省,则妍媸立辨,不名为方人矣。

谢氏曰:圣人责人,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如此。(按:每见圣人之温润。)

江谦曰:可知圣人,无时不是修己

唐文治曰:比方人物,而较其长短,知人之学,亦圣门所重也。然知人必先自镜,乃能确得其浅深高下,而无所差失,故夫子赞子贡优长于此,而复恐其自治之疏,特自反以教之。(按:亦是一说。)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学者当以自治为先也。人之为学,终其身无可已时,即终其身无有暇时。

吴康斋曰:日夜痛自检点且不暇,岂有暇检点他人?责人密,自治疏矣,可不戒哉

附录

钱穆曰:一部〖论语〗,孔子方人之言多矣,何以曰『夫我则不暇』?宋儒谢良佐见大程子,举书不遗一字,明道曰:『贤却记得许多,可谓玩物丧志。』谢闻之,汗流浃背。及看明道读史,又却逐行看过,不差一字。谢甚不服,后来醒悟,常以此事接引博学进士。其事可与本章互参。

王昶〖诫子书〗曰: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有所试。』又曰:『子贡方人。赐也贤乎哉,我则不暇。』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

陈祥道曰:不器于人者然后能器人,器于人者不可以器人。子贡器于人而已,其方人也不亦过乎?孔子曰:『赐也贤乎哉?』以贤者过之也。子贡对卫将军文子则谓颜渊之相,冉雍有志之君子,仲由才任治戎,冉求好学博艺,至于公西赤、颛孙师、曾参、卜偃、灭明、高柴、南容之徒,莫不在其所议,而孔子笑之,盖讥其方人之过也,故子以为不暇。左氏之品藻,班固之变美,不免后世之讥者,以其不能器人也。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意原〗〖癸巳论语解〗〖论语学案〗〖论语正义〗〖论语大义〗〖论语集说〗〖论语集释〗〖论语新解〗〖论语点睛补注〗〖石鼓论语答问〗〖明儒学案〗〖四书解义〗〖诫子书〗。

郭奉孝 發表於 2025-4-3 14: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宪问》"子贡方人"章义理抉微

《论语》此章虽简,然圣门教法精义具焉。延章先生引《素书》"明足以照下"与"以明示下者闇"对勘,诚得圣学真髓。今试为申说三义:

一、君子立身之本在反求诸己
朱子谓"心驰于外则自治者疏",实抉中此章肯綮。孔子"不暇"之叹,非仅时间之谓,乃指心性工夫不容间断。《中庸》言"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正是此等工夫。戴溪"三省吾身"之说,刘宗周"反观自镜"之论,皆得圣人"为己之学"真传。观《论语》全书,孔子于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深致赞叹,正可见圣门心法。

二、品鉴人物之辩证关系
郑汝谐谓"以方人为能"与"以治己为急"得失相远,实具深见。考《论语》载孔子论子产、晏婴等贤大夫,子贡亦尝问"今之从政者何如",是知品藻人物本为儒家重要工夫。然孔子特重"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政》),其要在立乎其大者。若专务比较短长,则如蕅益大师所诫,失却"思齐内省"本旨。

三、圣门教法之显微无间
张栻言"圣人抑扬之间所以长善救失",最得教化精微。孔子"赐也贤乎哉"之问,非真许其贤,乃《礼记·学记》"道而弗牵"之教法。谢氏谓"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正见圣人"温而厉"之教态。观《孔子家语》载孔子批评子贡"说而不绎",与此章教法如出一辙。

要之,此章实关儒学两大要义:其一,"古之学者为己"(《宪问》)的根本立场;其二,"君子求诸己"(《卫灵公》)的实践路径。延章先生引《素书》为证,揭示"自昭明德"与"炫智矜能"之辨,可谓洞见道体。学者当于此章细玩"不暇"二字,体会圣人终日乾乾、自强不息之圣功,方不负圣门垂训之深意。

(全文798字)
马奇 發表於 2025-4-4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子贡方人"章义理疏证

《论语·宪问》"子贡方人"章虽仅十六字,然圣门教法精义具在。今据经传注疏,分三端疏证其义理:

一、圣教本旨:修己为先
孔子"不暇"之训,实为儒家"反求诸己"根本工夫。《礼记·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正与此章相发明。朱子谓"心驰于外则自治者疏",揭示儒家"内圣外王"之次第。戴溪"三省吾身"之说尤切,曾子日省其身,颜子"不迁怒,不贰过",皆证圣学以自治为急务。郑汝谐"治己为急"之解,深得夫子微意。

二、品鉴之弊:德业之障
"方人"之失,其害有三:一则"以明示下"(《素书》),如持灯照人而不自照,终致"自满而无所益";二则"较其短长"(朱子语),易生是非分别之心,违"忠恕"之道;三则"心驰于外"(朱子语),废格物致知实功。刘宗周谓"深自引愧以为进德之地",正针砭此弊。谢氏称圣人"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可见温而厉之教法。

三、教学智慧:抑扬之妙
孔子"赐也贤乎哉"之问,实"就方人之见而提醒之"(刘宗周语),乃"长善救失"(张栻语)之妙用。此中蕴含三种教育智慧:其一"褒而疑其辞"(朱子语),启其自反;其二"自贬以深抑之"(朱子语),示以榜样;其三"仍就方人之见"(刘宗周语),因势利导。蕅益大师谓"不暇二字顶门针",正指此机锋直指之妙。

要之,此章虽为训子贡而发,实为万世立修己之准绳。《周易·艮卦》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孟子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皆可与此章相印证。学者当以"不暇"二字为座右铭,终日乾乾,反观自照,方不负圣人之垂训。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