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問太公曰:『君國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周文王問姜太公:『統理國家、治理百姓的一國之君,其所以失去國家和百姓的原因是什麼?』
太公曰:『不慎所與也.人君有六守.三寶.』
姜太公說:『那是因為用人不慎啊。一國之君應該做到「六守」、「三寶」。』
文王曰:『六守何也.』
周文王問:『那什麼是「六守」呢?』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義.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謀.是謂六守.』
姜太公說:『「六守」就是:仁、義、忠、信、勇、謀。』
文王曰:『慎擇六守者何.』
周文王問:『那要怎樣審慎選擇才能選出符合「六守」的人呢?』
太公曰:『富之而觀其無犯.貴之而觀其無驕.付之而觀其無轉.使之而觀其無隱.危之而觀其無恐.事之而觀其無窮.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貴之而不驕者.義也.付之而不轉者.忠也.使之而不隱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窮者.謀也.人君無以三寶借人.借人則君失其威.』
姜太公說:『使他富有起來,然後看他在富裕之中是否逾越禮法;使他地位尊貴起來,然後看他是否在尊貴之中驕傲自大;給他擔當重任,然後看他是否徹底認真完成使命;叫他去處理問題,然後看他是否有所隱瞞;讓他身處險境,然後看他是否臨危不亂;叫他去處理一些變故,然後看他是否應付自如。如果他能做到在富裕中而不逾禮法,那就是仁者;如果他能做到在尊貴中而不驕傲自大,那就是義者;如果他能做到擔當重任而能徹底完成,那就是忠者;如果他能做到處理問題而不有所隱瞞,那就是信者;如果他能做到身處險境卻臨危不亂,那就是勇者;如果他能做到面對變故卻能應付自如,那就是謀者。一國之君啊,千萬不要把「三寶」給了他人,如果給了他人,就會喪失自己的權威。』
文王曰:『敢問三寶.』
周文王問:『可以請教何謂「三寶」嗎?』
太公曰:『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農一其鄉.則穀足.工一其鄉.則器足.商一其鄉.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無亂其鄉.無亂其族.臣無富於君.都無大於國.六守長.則君昌.三寶完.則國安.』
姜太公答:『三寶就是:大農、大工、大商這三類人。把農民聚集定居在一起,糧食就會充足;把工匠聚集定居在一起,器物就會充足;把商人聚集定居在一起,財貨就會充足。讓這三類人各自安居樂業,百姓就不會想要動亂。不要打亂他們的組織架構,也不要打亂他們的家族組織。臣子不能比君主更富裕,城邑也不能比國都更強大。重用六守之人,則君主的治國大業就能強盛起來;完善三寶的發展,則國家才會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