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31|回復: 0

[儒学问答] 论语中的孔子——回望中华文明的源头

[複製鏈接]
国学李老师 發表於 2020-9-10 17: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提到孔子,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能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对社会发展产生持续影响甚至起主导作用的人,除了孔子,几乎没有人能担此盛名了。

西周末年,周王朝的统治力量日趋衰落,维系整个社会运行的礼乐制度也随之土崩瓦解,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也发生了变化,由『学在官府』向『学在四夷』转变。

自从礼乐制度失去了其核心的地位,官学就不再是学问的唯一标准,达官入仕也不再是人们的唯一追求。西周的贵族、官吏周游列国,谋取出路,需要大量的『士』来帮助他们,于是,用以培养优秀的『士』的私学从此产生,士族阶层也因私学的产生而不断扩大,在社会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孔子不是私学的开创者,但他创立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孔子崇尚周礼,他的一生也为此奔波不止,但他所推崇的『礼』,实际上和西周的礼乐制度有所不同。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打破了西周『礼不下庶人』的观念,模糊了贵族和平民的界限。这种思想,也使儒家思想在未来的发展中收获了大批的支持者,逐渐成长为中国人数最多的,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学派。

随着周王朝统治力量的衰弱,大批贵族、官吏开始周游列国,另谋出路。士族的壮大改变了当时的社会结构,私学的兴起更是直接推动了这种变革。当『士』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事务当中,士大夫们亟需一种价值观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于是,『君子』这个象征贵族身份的词汇被应用其中。

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一个词能够和君子并肩。从孔子开始,君子成为了所有儒学弟子的毕生追求。子贡曾经向孔子询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先行其言,然后从之。』

君子习惯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只有验证无误了,才会分享出来。孔子毕生推崇的『述而不作』的思想,也有这方面的意义。孔子开办私学,开班收徒,是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他不修著作,应该是不希望自己的话对后来的弟子产生误导。孔子是一个高于时代的哲人,他心里非常清楚,他给他的弟子所讲的话,过上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乃至百年、千年,有可能早已经不适合当时的情形。后世弟子有书在手,就会限制他们的思维,难以做到与时俱进。

君子一词最早专指统治者,后来成为了贵族、士大夫的统称。春秋时期列国纷争,君子的含义逐渐向士族阶层转移。孔子在治学的过程中,提出了『仁』的观点,并通过这个观点赋予了君子新的内涵,加入了道德品质的内容。孔子认为,君子是做人的最高标准,要想成为君子,不仅要拥有卓越的个人能力,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个要求是很高的,这也是从孔子往后,几乎所有儒学弟子毕生追求的境界。

孔子将"君子小人"的思想投射到整个时代的发展中,认为应该建立一种高于法律的机制来辅助社会的运行。这个机制被称为『道德』。当人民有了高远的精神追求,整个社会才能拥有不竭的动力,才能实现最终的和谐。

孔子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仁』。『仁』就是『爱人』,爱所有的人。这种思想很快便被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广泛接受,当广大的士族阶层有了理想,整个社会便能自动自发地运行起来。【大学】中描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从孔子这里萌发出来,成为了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手段。

『仁』的思想的宝贵之处,在于它超越了阶层,能够被各个阶层的人运用自如。春秋时期社会结构的崩塌成为了儒家『仁德』思想发育的温床,每一个想要改变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接受了其中的观点。而『仁德』思想所投射出来的『君子』作为时代的先驱,就像一颗晨星,被所有心怀希望、追求卓越的人所仰望。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论语】也被奉为经典,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诵中成为了永恒。

『孝悌』作为『仁』的核心,在孔子心中占有非常重的分量。鲁国的孟懿子曾经向孔子请教关于孝的问题,后来樊迟和孔子一起出行,孔子和他谈论起这件事,说他当初用『无违』两字来跟孟懿子解释『孝』的概念。樊迟继续追问,孔子就解释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从『礼』的角度向两个弟子解释了『孝』。其中,孟懿子作为鲁国的贵族,孔子希望他能从『礼』的层面推行『孝悌』,而对于身为平民代表的樊迟来讲,孔子则希望他作为『礼』的执行者,能够用『孝』来维持家庭的顺畅运行。孔子用同样的话来教导两个弟子,这件事情也体现了孔子对『礼』的态度,他认为用『礼』的制度来治理国家,应该上行下效、上下一体,而不是单方面的各自为政。

后来,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也向孔子问『孝』,孔子对他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供养父母长辈,让他们免除生活上的困难,只有天灾疾病这些超越人力范围的事情,才会让他们有所忧虑。孔子认为,这是『孝』的最基本的境界,称之为『能养』。子游再问孔子的时候,孔子就解释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在这里对『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敬。等到子夏再问的时候,孔子又近了一步:『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矣。』孔子认为『孝』有三层境界,分别是能养、尊敬、保持和颜悦色。当然他也坦言,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做到的。

有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作为『仁』的核心思想,『孝悌』的观念在维系中国社会的安定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孝悌』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始终恪守的传统美德。

春秋以来,儒家思想从诞生到崭露头角,再到根深蒂固,不断前行的道路上,对自我的改良从未终止。孔子的智慧,和记录着他的言行的【论语】,在一代又一代儒学弟子的口耳相传中,经久流传,到了我们的手上。

当我们手捧【论语】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位长者对后代的殷切期盼。我们读【论语】,或者是读【大学】,读【中庸】,读所有的儒家典籍,都是在读孔子,都是在向孔子致敬。【论语】是一个起点,我们要学会站在起点上往前看按照【论语】里的要求,学着去做。做什么呢?做人,做君子,做新时代的先锋。

如果有人问,【论语】是什么,请告诉他:【论语】是一把丈量中华文明长度的尺子。我们通过这把尺子,向遥远的未来不断前行。同时,我们借【论语】向孔子致敬,向璀璨的中华文明致敬。

李俊儒,济宁海达行知学校国学教师,潜心研究儒家文化著作,发表传统文化相关论文【儒家文化与济宁运河独特性和传承性关系研究】,济宁海达行知学校【风咏】报副主编。出版诗文集【月光路过你的城】,著有长篇小说【空桑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