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11 19:13
二一
【竹書】:鄭棄其師。【春秋啖趙集傳纂例】卷一
【竹書紀年】:鄭棄其師。【新唐書·劉貺傳】
【史通·惑經】亦引『鄭棄其師』,云:『出【瑣語·晉春秋】』,是此既見【紀年】,又見【瑣語】。【春秋·閔公二年】:『鄭棄其師』,與【紀年】同。【存真】、【輯校】列於晉獻公十七年。
二二
【竹書紀年】曰:晉獻公十有九年,獻公會虞師伐虢,滅下陽。虢公醜奔衛。獻公命瑕父、呂甥邑于虢都。【水經·河水注】
【紀年】:晉獻公會虞師伐虢,滅下陽。【春秋經傳集解後序】
【存真】、【輯校】所引【路史·國名紀】己注,見本書附錄。
【春秋·僖公二年】:『虞師、晉師滅下陽。』【左氏】『下陽』,【公羊】、【穀梁】皆作『夏陽』。【存真】列『虢公醜奔衛』以下於晉獻公二十二年,當據【左傳·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輯校】並列入十九年。現從【輯校】。
二三
【紀年】:重耳出奔。【史通·惑經】
【史通·惑經】:『且案汲冢竹書【晉春秋】及【紀年】之載事也,如「重耳出奔」、「惠公見獲」,書其本國,皆無所隱。』【晉春秋】即【瑣語·晉春秋】,是【紀年】、【瑣語】二書皆載此事。
【左傳·僖公四年】:『重耳奔蒲。』【存真】、【輯校】據此列於晉獻公二十一年。
二四
【竹書紀年】:晉獻公二十五年正月,翟人伐晉,周陽有白兔舞於市。【水經·涑水注】
永樂大典本、朱謀㙔本皆作『周』,全祖望、趙一清、戴震校本同。楊守敬【水經注疏】卷六作『周陽』。案【水經】云:『西過周陽邑南。』作『周陽』者是。【存真】、【輯校】皆作『周陽』。
二五
【竹書紀年】:穆公十一年,取靈邱。董逌【廣川書跋】卷四
【竹書紀年】:穆公十一年,取靈邱。【古文苑】卷一注引王順伯【詛楚文跋】
【存真】、【輯校】列於晉惠公二年。王順伯跋云:『「亞駝」即呼沱河。顧野王考其地在靈丘,【竹書紀年】穆公十一年取靈丘,故亞駝自穆公以來為秦境也。』【書跋】同則【紀年】之文疑出顧野王【輿地志】所引。本輯斷限迄於北宋中,厚之為乾道進士,董逌亦靖康間人,以所引【紀年】似轉引而來,姑次於此。
二六
【竹書紀年】:隕石于宋五。【史通·惑經】
【春秋·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於宋五。』與【紀年】同。【存真】、【輯校】列於晉惠公六年。
二七
【紀年】:惠公見獲。【史通·惑經】
據【史通·惑經】,此條亦見【瑣語·晉春秋】。【春秋·僖公十五年】:『十有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於韓,獲晉侯。』即此事。【存真】、【輯校】列於晉惠公六年。
二八
【汲郡竹書紀年】曰:晉惠公十五年,秦穆公率師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水經·河水注】
永樂大典本、朱謀㙔本皆作『十五年』。趙一清校本引沈氏說:『晉惠公以十四年卒,無十五年......【涑水篇】誤同。』戴震校本仍作『十五年』,【涑水注】所引見下條則改作『十四年』。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卷五云:『「十五年」,諸本從【左傳】、【史記】文作「十四年」,甚誤。案【春秋】經文,里克弒其君卓,在魯僖公十年正月,以夏正言之,則九年之十一月也。國君踰年改元,而晉用夏正,則魯僖公之十年三月,即晉惠公之元年正月矣。至僖公二十四年冬,經始書曰「晉侯夷吾卒」。通計之,是惠公在位實十五年。【外傳·晉語】亦云「十五年十月惠公卒」,而【水經】【河水】、【涑水】二注引【紀年】亦皆有晉惠公十五年之文。唯【左氏內傳】誤以惠公之卒繫於僖公二十三年,又誤以秦納重耳事繫於僖公二十四年春正月,史遷作【世家】、【年表】從其說。而世之為左學諛遷書者遂奉其誤而不悟......今據【春秋】、【國語】及【水經注】文改正。』楊守敬【水經注疏】卷四從雷說,於河水、涑水二注皆作『十五年』。
趙紹祖【竹書紀年校補】卷二、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四皆以惠公無十五年,當為十四年之誤。【存真】作『十四年』,云:『「四」,一作「五」,誤也。』【輯校】仍作『十五年』。
二九
【竹書紀年】云:晉惠公十有五年,秦穆公率師送公子重耳,圍令狐、桑泉、臼衰,皆降于秦師。狐毛與先軫禦秦,至於廬柳,乃謂秦穆公使公子縶來與師言,退舍,次於郇,盟於軍。【水經·涑水注】
永樂大典本、朱謀㙔本皆作『十有五年』,戴震校本改作『十四年』。【存真】作『十四年』,【輯校】作『十五年』。參上條。【訂補】所引【路史·國名紀】戊,見本書附錄。
三〇
【紀年】:周襄王會諸侯於河陽。【春秋經傳集解後序】
【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冬,天王狩於河陽。』即此事。【存真】、【輯校】列於晉文公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