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11 19:36
二一
【紀年】曰:穆王南征,君子為鶴,小人為飛鴞。唐寫本【修文殿御覽】殘卷
【藝文類聚】卷九〇、【太平御覽】卷九一六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御覽】卷七四、八五同,惟卷八八八所引『鶴』作『鵠』。今本【抱朴子·釋滯】云:『三軍之眾,一朝盡化,君子為鶴,小人成沙。』不云穆王南征,當有脫文。
【修文殿御覽】出敦煌石室,現存法國巴黎國民圖書館伯字二五二六號,羅振玉影入【鳴沙石室佚書】,定為北齊【修文殿御覽】。洪業【所謂【修文殿御覽】者】一文見【燕京學報】第十二期,認為係蕭梁之【華林遍略】,似可信。現姑從舊稱。
二二
【紀年】曰:穆王西征,還里天下,億有九萬里。【穆天子傳】注
【紀年】曰:穆王東征天下二億二千五百里,西征億有九萬里,南征億有七百三里,北征二億七里。【開元占經】卷四
郭璞【注山海經序】云:『案汲郡【竹書】及【穆天子傳】,……穆王駕八駿之乘,右服盜驪,左驂騄耳,造父為御,奔戎為右,萬里長騖,以周歷四荒。名山大川,靡不登濟。東升大人之堂,西燕王母之廬,南躒黿鼉之梁,北躡積羽之衢,窮歡極娛,然後旋歸。』所論即穆王四征,西南北皆見【紀年】,唯『東升大人之堂』未見徵引,【山海經·大荒東經】云:『有大人之國,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亦不見【穆傳】,疑出【紀年】,以無確證,姑識於此。
【楚辭·天問】:『穆王巧梅,夫何為周流?環理天下,夫何索求?』是【紀年】之『還里』應作『環理』,『還』、『環』古通,即周行天下之意。
二三
【汲冢紀年書】曰: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鄭。【太平御覽】卷二天部
【汲冢紀年書】曰:懿王元年,天再啟。【開元占經】卷三
【汲冢紀年】: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鄭。【事類賦】注卷一天
二四
【紀年】曰:夷王二年,蜀人、呂人來獻瓊玉,賓于河,用介珪。【太平御覽】卷八五皇王部
【紀年】云:夷王二年,蜀人、呂人來獻瓊玉。【北堂書鈔】卷三一
【御覽】卷八五,【輯校】誤作八四,【訂補】未指出。【存真】不誤。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二三云:『【爾雅·釋詁】曰:「介,大也。」【釋器】曰:「圭大尺二寸,謂之介。」蓋此猶夏后芒以玄珪賓于河矣。』
二五
【紀年】云:夷王三年,致諸侯,烹齊哀公于鼎。【史記·周本紀】正義
【紀年】曰:……夷王三年,王致諸侯,烹齊哀公于鼎。【太平御覽】卷八五皇王部
【史記】正義所引,宋黃善夫本迄清殿本『烹』皆作『翦』,『鼎』作『昴』,金陵書局本據【御覽】改,今從之。【御覽】卷八五,【輯校】誤作八四,【訂補】未指出。【存真】不誤。
二六
【書紀年】云:夷王獵于杜林,得一犀牛。【太平御覽】卷八九〇獸部
【存真】作『桂林』,云:『「桂」一作「社」。』【輯校】亦作『桂林』。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卷四云:『「杜林」,近本詩銘案指今本【紀年】。俱訛作「社林」,【太平御覽】八百九十引作「桂林」。案【漢書·地理志】曰:「鄠杜竹林,……」據此,則王之行獵,在杜林甚明,「桂」、「社」皆字誤也。』【竹書紀年義證】卷二三同。【御覽】鮑刻本作『社林』,然據【存真】、【考訂】,似有一本作『桂林』。雷氏以為當作『杜林』,是,影宋本【御覽】正作『杜林』。影宋本所據為日本所藏宋蜀刻本,文字多勝於今本,見張元濟跋。本條作『杜林』,足證鮑刻之誤。
二七
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師,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獲馬千匹。注:見【竹書紀年】。【後漢書·西羌傳】注
【存真】、【輯校】皆從『命虢公』始引。『夷王衰弱,荒服不朝』,為此次戰役之因,後有『乃』字甚明,似此九字不應刪。
二八
【紀年】云: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礪。【北堂書鈔】卷一五二天部
【紀年】云: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礪。【初學記】卷二天部下
夷王七年,雹如礪。【白氏六帖事類集】卷一雹
【紀年】曰: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礪。【太平御覽】卷一四天部
【白氏六帖】所引,【存真】、【輯校】、【訂補】失收。
二九
厲王無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殺秦仲之族。王命伐戎,不克。注:『並見【竹書紀年】。』【後漢書·西羌傳】注
【後漢書·西羌傳】:『幽王命伯士伐六濟之戎,軍敗,伯士死焉。』注云:『並見【竹書紀年】。』由本條上溯至『夷王衰弱』一條,又注云『見【竹書紀年】』。因此,除『夷王衰弱』條外,其間皆應屬『並見【竹書紀年】』。本條稱『殺秦仲之族』,下條云『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二條之間聯繫甚明,然【存真】、【輯校】、【訂補】皆自『宣王四年』條起始作為【紀年】之文,而不及本條,今入輯。
三〇
【竹書】:秦無曆數,周世陪臣。【竹書】云:自秦仲以前,本無年世之紀。【廣弘明集】卷一一【對傅奕廢佛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