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卷2马蹄诗解2圣人之过废道行仁民乃好智争利不止 题文诗: 及至圣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天下始疑, 澶漫为乐,摘僻为礼,天下始分.纯朴不残, 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 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 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纯朴, 而以为器,工匠之罪;毁道德也,以为仁义, 圣人之过.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 相靡怒则,分背相踢.马智此矣.加以衡扼, 齐以月题,马知介倪,扼鸷曼,诡衔窃辔. 故马智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赫胥氏时, 天下民居,不知所为,民之行也,不知所之,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此矣.及至圣人, 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悬跂,仁义以慰, 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智,争归于利, 不可止也.圣人之过.至道至德,天性真情, 大道废后,圣行仁义,智慧出后,情假伪生. 【原文】 及至圣人,蹩躠为仁(20),踶跂为义(21),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22),摘僻为礼(23),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24),孰为牺尊(25)!白玉不毁,孰为珪璋(26)!道德不废(27),安取仁义(28)!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29)!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译文】
等到世上出了圣人,勉为其难地去倡导所谓仁,竭心尽力地去追求所谓义,于是天下开始出现迷惑与猜疑。放纵无度地追求逸乐的曲章,繁杂琐碎地制定礼仪和法度,于是天下开始分离了。所以说,原本没被分割,谁还能用它雕刻为酒器!一块白玉没被破裂,谁还能用它雕刻出玉器!人类原始的自然本性不被废弃,哪里用得着仁义!人类固有的天性和真情不被背离,哪里用得着礼乐!五色不被错乱,谁能够调出文彩!五声不被搭配,谁能够应和六律!分解原木做成各种器皿,这是木工的罪过,毁弃人的自然本性以推行所谓仁义,这就是圣人的罪过!
【注释】
(20)蹩躠(biéxuē):步履艰难、勉力行走的样子。
(21)踶跂(zhìqǐ):足跟上提、竭力向上的样子。
(22)澶(dàn)漫:放纵地逸乐。
(23)摘僻:繁琐。
(24)纯朴:完整的、未曾加过工的木材。
(25)牺(suō)尊:雕刻精致的酒器。『尊』亦作『樽』。
(26)珪璋:玉器;上尖下方的为珪,半珪形为璋。
(27)道德:这里指人类原始的自然本性。
(28)仁义:这里指人为的各种道德规范,与上句的『道德』形成对立。
(29)文采:文彩;错杂华丽的色彩。
【原文】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①,怒则分背相踶②。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③,齐之以月题④,而马知介倪⑤、扼⑥、鸷曼⑦、诡衔⑧、窃辔⑨。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⑩,伯乐之罪也。夫赫胥氏之时(11),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12),鼓腹而游(13),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14),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15),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译文】
再说马,生活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颈交颈相互摩擦,生气时背对背相互踢撞,马的智巧就只是这样了。等到后来把车衡和颈轭加在它身上,把配着月牙形佩饰的辔头戴在它头上,那么马就会侧目怒视,僵着脖子抗拒轭木,暴戾不驯,或诡谲地吐出嘴里的勒口,或偷偷地脱掉头上的马辔。所以,马的智巧竟能做出与人对抗的态度,这完全是伯乐的罪过。上古赫胥氏的时代,黎民百姓居处不知道做些什么,走动也知道去哪里,口里含着食物嬉戏,鼓着吃饱的肚子游玩,人们所能做的就只是这样了。等到圣人出现,矫造礼乐来匡正天下百姓的形象,标榜不可企及的仁义来慰藉天下百姓的心,于是人们便开始千方百计地去寻求智巧,争先恐后地去竞逐私利,而不能终止。这也是圣人的罪过啊! 【注释】
①靡(mó):通作『摩』,触摩。
②分背:背对着背。踶(dì):踢。
③衡:车辕前面的横木。扼:亦作『轭』。叉马颈的条木。
④题:额。『月题』即马额上状如月形的佩饰。
⑤介:独。倪:睨,侧目怒视之意。一说『介』字为『兀』字之讹,『倪』通作『』;『兀』就是折,挣脱车的意思。
⑥(yīn):屈曲。扼:轭。扼指曲颈不伸,抗拒木轭。
⑦鸷(zhì):凶猛。曼:狂突。鸷曼指马儿暴戾不驯。
⑧诡衔:意思是诡谲地想吐出口里的橛衔。
⑨窃辔:意思是偷偷地想脱出马络头。
⑩态(態):能。盗:与人抗敌的意思。
(11)赫胥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12)哺:口里所含的食物。熙:通作『嬉』,嬉戏。
(13)鼓腹:鼓着肚子,意指吃得饱饱的。
(14)屈折:矫造的意思。匡:端正,改变。
(15)县(xuán):同『悬』。跂:通作『企』,企望。『县跂』意思是空悬而不可企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