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83|回復: 0

[儒家文化] 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6-26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力钧则有德者胜,德钧则秉义者强。揆度优劣,胜负可见。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人执异心,不和谐也。予有臣三千,惟一心。三千一心,言同欲也。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纣之为恶,一以贯之。恶贯已满,天毕其命。今不诛纣,则为逆天,与纣同罪。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矜,怜也。言天除恶树善,与民同也。时哉不可失!言今我伐纣,正是天人合同之时,不可违失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

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

孔颖达疏:『德者,得也,自得于心。义者,宜也,动合事宜。』德,指内心的修养、个人的品德;义,指合宜,是否适合时机,所作所为是否应机。钧,通均,均平、平等。揆,揣度。力量相同则看其德行,德行相当则看其道义。力钧则有德者胜,德钧则秉义者强。揆度优劣,胜负可见。力量相同,则有德者胜;德行相同,则执义者强。按照这种标准衡量优劣,胜负立即可见。

所以,在战争没有开始之前,胜负都能辨别。〖群书治要·新语〗中说:『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故尊于位而无德者绌,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道者尊,贫而有义者荣。治理国家以道德为上,处理事情以仁义为根本。地位高贵却缺乏德行的人会被贬黜;富有财产但不讲道义的人会被处刑;地位低下但珍爱德操的人会受尊崇;贫寒但讲求仁义的人会荣耀。商纣王的酒池可以用来划船,糟丘可以用来登高远望,这难道还能算是贫穷吗?他拥有统领四海的权柄,主宰九州的百姓,这难道能说是武力弱小吗?然而,论其功业却不能保全自身,论其威势却不能守住社稷,这绝对不是由于贫穷弱小,而恰恰是由于自身缺乏道德、对百姓不够仁义。所以,懂得如何谋利却不明白大道的人,必然是众人所谋取的目标;敢于使用武力却缺少仁义的人,必定是战争攻伐的对象。

商纣王作为一国之君,拥有很大的地盘,强大的军队,却制造残酷的炮烙之刑来残害百姓,他没有道德,不讲仁义,最终也逃不过灭亡的命运。这些历史经验都在反复强调经典中所说的『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的道理。人要使自己的事业、国家能够长远地保持昌盛不衰,必须讲求道义、仁义,这才是决定国家、企业、团体、个人兴衰成败最重要的因素。明白这一点,就知道要从根本上去努力,即培养自己的德行。

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人执异心,不和谐也。予有臣三千,惟一心。三千一心,言同欲也。

商王受有亿万臣子,却有亿万条心。人执异心,不和谐也。人各怀不同的心,就不和谐。我有臣子三千,一心一意。三千一心,言同欲也。三千人一条心,说的是愿望相同。〖孙子兵法·谋攻〗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国君、统帅和广大民众、士卒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就一定能战胜敌人。张预注:『百将一心,三军同力,人人欲战,则所向无前矣。』这说明能够得众、人心归一才是作战取胜的重要的因素。

〖礼记·檀弓〗记载,宋国有一位看守城门的卫士死了,司城官子罕在灵堂里哭得很伤心。有一位晋国负责刺探宋国情报的人,回国向晋侯报告说:『看守宋国城门的一个士兵死了,而司城子罕为他哭得很哀伤,人民都为之感动,恐怕不可征伐宋国。』为什么?因为这名卫士,虽然是地位低贱的人,而子罕身为国家的卿相,以贵哭贱,使民心深受感动,所以人民都心悦诚服,愿与他同生共死。假如这时有人来讨伐,人民必然会誓死保卫,所以说恐怕不可讨伐。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真是一位善于侦探的人啊!』孔子称赞晋国的探子,虽然只是一名刺探,但可以见微知著,从微小的事情就可以看到,这时候讨伐宋国恐怕不适合。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在于人,这就是『上下同欲者胜』。所以,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心是否归一,『得人心者得天下』。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艰苦卓绝的情况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什么原因?因为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以身作则,所以深得民心,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结果『得人心者得天下』,可以反败为胜。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纣之为恶,一以贯之。恶贯已满,天毕其命。今不诛纣,则为逆天,与纣同罪。

贯盈,孔颖达疏:『纣之为恶,如物在绳索之贯,一以贯之,其恶贯已满矣。』毕,终。商纣恶贯满盈,上天命我诛灭他。我若不顺从天意,罪过便与纣王相当。纣之为恶,一以贯之。恶贯已满,天毕其命。今不诛纣,则为逆天,与纣同罪。纣王为恶,一以贯之,恶贯满盈,上天要结束他的天命。今天我们不去诛灭商纣,就是违背天意,与商纣同罪。

这说明商纣王失去天命,是恶贯满盈、自作自受的结果。〖尚书〗中说:『惟天福善祸淫』,把这个道理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看得更加清楚。特别是夏商周三代开国的君主,夏禹、商汤、文武周公,都仁爱天下,率先垂范,艰苦奋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拯救民众于倒悬之中,因而得到民众的爱戴并得到天下;而末代的君王,夏桀、商纣,以及周幽王、周厉王等,都残酷暴虐,纵情享乐,骄奢淫逸,把民众视为泥土和小草一样低贱,随意践踏,所以因为失去民心而失去天下,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善恶、因果的关系。

〖群书治要·晋书〗中说:『三代之兴,无不抑损情欲;三季之衰,无不肆其侈靡。』夏商周三代之所以兴盛,就是因为开国的君王都能贬损、抑制自己的情欲,艰苦朴素,艰苦奋斗;而末代的帝王之所以衰落,无一不是因为过分地放纵情欲,骄奢淫逸所致。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矜,怜也。言天除恶树善,与民同也。时哉不可失!言今我伐纣,正是天人合同之时,不可违失也。

上天怜悯人民,所以百姓所期望的,上天必会顺从,时机不可违失!

商纣王残害民众,民众不堪忍受,都希望推翻纣王的暴政。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怜悯人民的悲惨处境,所以也顺从民心,诛灭商纣。周武王说,今天讨伐商纣,正是天人一心之时,不可以错失良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