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6|回復: 1

[儒家文化] 孩子的成长,要按照生长规律来教导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6-30 14: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孩子的成长,要按照生长规律来教导

孩子的成长,要按照生长规律来教导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最后这句『使民以时』。第一层含义,中国古人认为按照自然节律来饮食、起居、生产、生活,这才是符合道的、正确的。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无论是农业、手工业、建筑业都有适宜的时节,顺着适宜的时节来安排工作就叫『使民以时』

不要在这些人很忙碌的时候去役使他们,比如说让他们去建筑宫殿或者出兵打仗等等。

我们对这一句话也要做与现代相适应的理解,农、工、商、民都各有忙时,在他们不忙的时候来使之就叫『使民以时,不违农时』,这个『农』在现代社会不仅仅是农业,还有工业、商业等等,都不要在他们的忙时去役使他们。

我们再把这一句话扩大范围来讲,现在的老百姓从小到老这一生的过程,在什么样的年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导,比如说在人年幼的时候记忆力最好,就要让他多读诵经典,让他明白伦理道德的教育,让他学习〖弟子规〗,特别是小孩记忆力最好,这就要充分发挥他记忆力好的特点让他多读诵圣贤经典。

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十三经〗都倒背如流,就是从〖十三经〗里任意拿出一句话,他都给你接着背下去,让他停他才会停。因此古代的孩子,特别是汉代的时候,出了很多神童、圣童。我们认为这样的人很聪明,实际上并不是那个时候才出神童,是因为古代的教育符合儿童心理成长的规律。

其实我们用心教,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神童、圣童。我们现在的教育就违背了儿童心理成长的规律,在他记忆力好的时候没有抓紧时间让他记诵圣贤经典,而逼着他去做要求很高理解力的奥数、物理,这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很为难的事。

现在的孩子背包越来越沉,但是效果越来越差,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没有在他小的时候给他以适宜的教育。

壮年的时候就要让他有一个好的工作,让他能够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到了年老的时候就让他安享晚年,能够生活有保证、得到赡养,过一个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

所以中国人把养老育幼这些事都看得很重要,把人民的一生都给安排好,按照他的年龄给他以适时的引导,这也叫『使民以时』。所以『使民以时』是按照他的生长规律来教导、来引导,也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摘自【群书治要·论语讲记】

南桥净士 發表於 2025-4-18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使民以时"的现代教育启示》

孔子所言"使民以时",诚为治国安邦之要义。此语不仅关乎农事时令,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今观当代教育之弊,尤当深思此训之现代价值。

考诸经籍,"时"字在《周易》凡五十三见,《论语》亦重"时"之义。郑玄注《周礼》云:"时者,天地之序也。"朱子释"使民以时"谓:"不夺其耕耘收获之时。"此皆揭示顺应自然时序之理。然则教育之道,岂非亦当循此天序?

童蒙养正,古之常道。《学记》有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汉代王充《论衡》载:"儿童之学,日诵千言。"此正合现代心理学所谓"关键期"理论。记忆黄金之龄,当以经典诵读为主,此乃顺应脑神经发育之自然规律。今之教育,强使稚子研习抽象数理,犹若"揠苗助长",违《孟子》所戒。

观《汉书·艺文志》所载,汉代童子科取士,年十二能通经者拜童子郎。此非天生异禀,实乃教育得法之效。颜之推《颜氏家训》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证实,儿童期突触密度达成人两倍,正合古人"幼学如漆"之喻。

今之教育有三失:一失其时序,二失其内容,三失其方法。苏轼《日喻》云:"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教育亦当如是。幼时重记诵,少时重理解,壮时重实践,老时重传承,此方为"使民以时"之真谛。

《周易·艮卦》象辞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教育之道,当如四时之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今人若能参透此理,则"圣童"之出,必不独见于汉世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