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47|回覆: 0

[儒家文化] 怎樣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才行之有效

[複製鏈接]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7-4 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以道事君、致君堯舜,是飽讀聖賢書的士大夫們的責任和使命

以道事君、致君堯舜,是飽讀聖賢書的士大夫們的責任和使命

【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我違道,汝當以義輔正我。無得面從我違,退後言我不可弼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我有過失,你們要輔助我、糾正我,你不可以當面順從,退下去在背後議論,說我不可輔弼。這句話說明舜帝有求諫、納諫的心胸和雅量,他有這種雅量,臣子才有勸諫、進諫的意識和膽量。

【論語·先進】中說:『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以道事君、致君堯舜,是飽讀聖賢書的士大夫們的責任和使命,也是明君對於忠臣的要求。

【孝經】中說:『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如果天子有能夠犯顏直諫的七個臣子,雖然自己無道,也不至於失去天下。這七人指太師、太保、太傅、左輔、右弼、前疑、後丞,他們幫助君王治理天下,使君王不至於陷於危險的局面。

太師,導之教訓,給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訓導。

太傅,傅之德義,給以倫理道德的教誨,具備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德行。

太保,保其身體,講養生之道,按照自然節律飲食起居,包括言行舉止、行住坐臥的威儀。

左輔,負責修明政教,譏諷不符合禮法的行為;右弼,負責糾察禍患,言說失誤、偏邪的地方;前疑,負責糾正法度,確定道德的標準;後丞,負責匡正錯誤、考察變異得失。總之,『四弼興道,率主行仁。』有這四位輔弼大臣的進諫,才能使道興盛,領着君主行仁。

不僅是這七位大臣負有進諫的職責,聖明的君主設立各種制度,廣泛聽取各方面的聲音。【群書治要·漢書五】記載:『古者聖王之制,史在前書過失,工誦箴諫,庶人謗於道,商旅議於市,然後君得聞其過失也。聞其過失而改之,見義而從之,所以永有天下也。』古代聖王的制度,由史官在前面記載君主的過失,左右史官負責記載君主的言論和行為,特別記載君主所犯的過失。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監督機制,讓君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小心謹慎。

『工誦箴諫』,樂工讀誦規勸的諫言,使聽者提起正念和警覺。古代君王用餐時都要奏樂,不僅為了享受、娛樂,也有樂工讀誦箴言警句和勸諫的言辭。古人重視道德教育,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場合加以勸諫。

庶人謗於道,商旅議於市,然後君得聞其過失也。』平民百姓在道路上可以批評時政的得失,商人在市場上可以議論朝政,要讓民眾有合適的渠道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使民情上達。從民眾表達的意願中,為政者才能看到施政的得失,國君才能聽到自己的過失。聽到過失後,最重要的是能改正過失。見到符合道義的就應該聽從,順着去做,才能永久地擁有天下。

天子擁有廣大的天下需要傾聽不同的聲音,了知下情,但進諫的方式不一定都是犯顏直諫,可以委婉地勸諫,也可以諷諫,也就是用委婉曲折的語言勸諫。採取哪種方式要依據具體情況。魏徵能勸諫唐太宗,因為他遇到的是一代明君。如果遇到的是昏君,可能也就不能犯顏直諫了。

東漢大儒馬融仿效【孝經】寫了一部【忠經】,在這部書中,他詳細談論忠君之事。盡忠首先要知上,不僅要知道他的脾氣、性格,還要知道他的胸襟、抱負、生活習慣等,這樣才能更好地事奉君主、長上。同樣,勸諫要達到良好的效果,也要知道長上的脾氣、秉性。

所以,知上的目的並不是迎合、諂媚巴結,取得長上的寵信,這樣做是出於私心。知上的目的是更好地盡忠職守,和君主一同走在大道之上,把國家治理好。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糾正君主的偏失。在各種勸諫方式中,諷諫委婉、含蓄,也是使君主容易接受的勸諫方式。舜帝說,我違背了正道,你應當以義理來輔助糾正我,不能表面順從,退下後說我沒法輔佐。

舜帝的這段話,講的都是治國理政的關鍵。即要幫助所有人民,除了使他們生活富裕、家給人足外,更要興起倫理道德的教育。怎樣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才行之有效?『教,上所施,下所效也。』那就必須任用賢德之人,制禮作樂,興起禮樂教化。因為禮規範人外在的行為,樂培養人內在的和平的心性,一個人心平氣和,心性、性情很好,怎麼會有暴虐的行為?

此外,要保證君主明智,還要有完善的糾錯機制,君主要主動納諫、臣子要敢於勸諫,君臣之間以道義相處,相互勉勵、共同向善,這樣才能臻於大治,達到國泰民安。

所以,讀【尚書】感受會很深刻,看似每一句話很簡單,實際上都是治國理政的關鍵。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