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之道,斯為美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禮之用,和為貴』,『禮』就是講規矩,不能亂。但是在講禮、講規矩的同時,應該以和為貴。中國古人通常用『體、相、用』來解釋一個事情。這個禮的『體』,本體就是敬;禮之『相』是儀,就是它的表現形式;而禮之『用』主要就是和;也就是說這個禮的根本,是從內心表示出的一種恭敬心。內心的恭敬怎麼樣通過形式來表現出來呢?那就是外在的儀,『禮儀』的『儀』。所以通過各種規矩、儀式,才能夠表達出內心的恭敬。 比如說【弟子規】就是最基本的禮。有一句話說,『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個『長者先,幼者後』,就是一種形式。通過這種形式表達出自己對長輩、父母、老師的恭敬。現在我們不講這個禮了,飲食、坐走都是孩子先吃,孩子先走,這個孩子就成了小公主、小皇帝,沒有感恩之心了。不管父母為他付出了多少,他都認為是天經地義。這個孩子教不好,就是因為沒有了這種禮儀,表達不出內心的恭敬和感恩。 像我們學【弟子規】,學傳統文化的人,見面都要行鞠躬禮。很多的現代人看了之後,就不理解,說都什麼時代了,還要行鞠躬禮。現在都講平等了,為什麼我要給你鞠躬啊!因為人生來都有一種傲慢之心,即使是貧窮得如乞丐的人,他躺在大街上,看到那些豪華的車子走過,都會:『哼!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有幾個臭錢嗎!』我們想一想,即使貧賤到乞丐地位的人,還有一種傲慢之心,更何況我們一般人,更何況有一點學問、有一點官位、有一點財富的人,這個傲慢之心,會很容易表現出來。所以通過這一個鞠躬禮,把自己最尊貴的頭給低下去,折服了一個人的傲慢之心。 現在的人學西方的平等,覺得這個禮很難接受。實際上他不知道,通過這一個禮,培養了一個人內心的恭敬。日本人把我們中國人的禮,學得淋漓盡致。現在日本人見面,人與人之間問好,都是九十度的鞠躬禮,結果日本的民族被稱為世界上形象最好的民族。原因就是他們把我們的禮保持下來,一直運用在生活之中。而我們卻把自己的禮給丟掉了。 青島有一位企業家,給我們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他們企業學習【弟子規】,結果上上下下都是尊敬有加,見面都是九十度的鞠躬禮。有一次外國的企業家來參觀他們的企業,一進門的時候,門衛就恭恭敬敬地給這個外國人行了一個九十度的鞠躬禮。這個外國人進來參觀之後,就非常地感嘆,覺得這個企業治理得這麼好,氣氛這麼和諧。他就問:『你們企業有多少人是日本人呢?』老闆很激動,因為他很愛國,他說:『我們企業沒有一個人是日本人,我們全都是中國的員工!』 那個外國人就不理解了,他說:『那我進門的時候,你們那個門衛所行的禮,可是一個標準的日本人的禮呀!』這下老闆更激動了,他就把【弟子規】找出來了,他說:『你看!我們【弟子規】中就有這樣的說法,「揖深圓,拜恭敬」,而這個【弟子規】都是總結古聖先賢的禮,說明我們這個鞠躬禮自古有之!』日本人的禮全是從中國人那學來的,但是遺憾的是在我們中國看不到禮儀之邦的這種景象了。 學禮要到哪裏去呢?你要到日本那裏,到韓國那裏,尋找中國人的禮。所以有人去日本留學,到了一些非常偏僻的鄉村,那裏的民風特別淳樸,真的是古代人所說的好像有點大同世界的味道。他們賣菜的人,不需要有人在那看着,只是把這個菜寫上一個標籤,標註菜多少錢,然後把一個裝錢的罐放在旁邊,誰想買這個菜自己放錢,自己找錢就好了。結果怎麼樣呢?沒有人拿了菜不付錢的。這是靠什麼取得的效果呢?這就是靠禮教化的結果。 摘自【群書治要·論語講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