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圈内常有同道謂弟子規其實不適宜選做私塾讀經班的讀經教材。然而卻少有人究其根本,品論其背後陰謀動機者倒是不少。
讀經目的當然是童蒙養正。
蒙,就是懵懂,朦朧,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表而不知其實,所以,童蒙,不管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或導讀者釋義,都必須自身功底過硬,舉例說明,循循善導。
養正則是培養身正影不斜之言行習慣。人道法天,道德經指出了天道以萬物為芻狗,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恶矣,皆知善斯不善矣,故人道所法天者,不美不恶,善亦不善,乃公正而已。若讀經之導師不明於是,常以美而誘之,以恶而唬之,以善而曲之,以不善而卻之,就養而不正了。
養不正的结果是什么呢?陰陽失衡,善恶失調。一個健康的身體與一個病態的身體,二者皆是天道自然之態,而病態之身體,乃是由於人做了一些違背陰陽平衡之道的行為,而致於病,比如偏食偏好。身正影不斜,則陰陽不偏不倚,則至于健康之態,身正之道了。
弟子規自謂出自聖人之訓,卻既不合孔夫子之訓,亦不合老夫子之訓,反類奇言怪語。孔夫子制禮倡五德以正人倫,而斥愚忠愚孝。老夫子留道德經以彰天道,而斥盡善盡美。
以下列舉一些弟子規荒謬言論處: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開篇以『弟子规,圣人训』立弟子規之教条地位,令讀者受之而不得質疑。如此之訓,上下五千年之聖人,未敢出其口。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或出於〖論語學而篇〗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夫子立五德,仁義禮知信,以為人倫之基。五德乃是五行之關係,未曾謂有先後,更是不敢以信立於孝悌之後,更无論孝悌終不過人倫之一二。人无信不立,逞論孝悌?兄弟姊妹之間,父母子女之間,縱有孝悌在,而互不信任,亦是不可長久,言行終不免積怨成恨,反目為仇。
一些愚孝勸戒語句: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疾 药先尝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一些愚悌語句: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