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51|回復: 1

[家庭教育理念] 为了事业,忽视孩子的教育,这是最蠢的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4-13 09: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35cdaade0848f0463926342b7decd8d.jpg

9ca445e173017b264af61510d9a0663a.png

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 李嘉诚

我们总在说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来弥补,只要稍微有点忽略,孩子的成长变化就会很明显。有些毛病一旦养成,会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

所以不管挣了多少钱,事业发展有多顺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当,将来必会后悔。

虽然不需要我们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绝对不能拿事业繁忙来牺牲孩子的教育!

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就象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能转变它的流向。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无所作为,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

人与人之所以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在后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未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467b0adf290136e6052676e4b42fe6f7.jpg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便要自慎,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

如果母亲爱打扮,其女儿也必然是爱打扮的。若母亲是多舌的,女儿也不例外。同样父亲好喝酒,儿子也会喝酒;父亲说脏话、粗话,则孩子也是如此。这已成为家庭教育的定律。

正如有人所说,孩子的心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我们说家庭是一所学校,但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方式,它通过家庭环境氛围及父母的言论、行为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品德与基本素质。

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所永远代替不了的。

c808351308111e9bf6e854e71405c9a7.jpg

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庭,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

同样在英国,另一个珠克家族,与之相比则大相径庭。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个家族至今已传下八代,其子孙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人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人犯过诈骗或盗窃罪,7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出息。

根据上述两种情况让我们来一起设想,珠克家族中的某个人,当孩子婴儿时,就被爱德华家族抱养,那这个人又将变成什么样的人呢?

反之又会怎样?家族最初灌输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为人原则,将影响他的一生。这就是两个英国家族留给后人的启示。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榜样!

给孩子食物只会让孩子成为大人,给孩子观念会让孩子成为一个不凡的人!

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可以让你生活无忧。

是飞 發表於 2025-4-13 04: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庭教育之本末相济之道》

世人常惑于事业与子女教育之两难,实则此二者本非冰炭。李嘉诚先生所言"事业成功难补教育缺憾",诚为至理。然细究之,事业与教育非但不能对立,更当相辅相成。今试以三端论之:

一、教育失时不可追
《颜氏家训》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幼童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爱德华家族八代书香,非惟基因使然,实乃家风熏陶所致。反观珠克家族,子孙沉沦,岂非"习与性成"之明证?故《周易》有"蒙以养正"之训,盖言童蒙之时,正当培养正道。

二、身教重于言传
《礼记》曰:"父慈子孝,兄良弟弟。"此非空言,实乃日用伦常。父母之行止,皆为子女之仪范。昔孟母三迁,非为择邻,实为示子以向学之志;陶侃运甓,非为习劳,实为教子以惜阴之道。今人若一面训子勤学,一面沉溺酒色,岂非缘木求鱼?故《大学》言"修身齐家",正谓身修而后家可齐也。

三、事业教育本同源
世人多视事业与教育为二事,殊不知二者同出而异名。王阳明龙场悟道,未尝废教子之责;曾国藩督师江南,犹日作家书训弟。盖事业之成,正可为子女立楷模;子女之教,实能助事业传久远。若夫以事业为由而废教育,是犹伐根以求木茂,其可得乎?

《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父母之教子,非惟养育之责,实为文化之传承。今劝诸君:当以事业养教育,以教育润事业,使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则家道可兴,子孙可贤。若偏执一端,恐终成"富不过三代"之叹,可不慎欤?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