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18|回复: 1

[儒家学说] 《论语·宪问篇第30章》孔子因何批评“方人”...

[复制链接]
贾陆英书屋 发表于 2018-5-14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0章》孔子因何批评“方人”的子贡?

14·30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这里所谓“方人”,是指评论别人的优劣长短。“不暇”,是指没有闲工夫。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讥讽议论别人。孔子说:“赐呀,你就够好了吗?我可没有这闲工夫。”

孔子为什么批评“方人”的子贡呢?孔子曾说过,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就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批评子贡,意在教导弟子对人要诚恳,要宽厚,对己则要严格,要把心思用在提高自己的修养上。

附:

《原文》

14·30子贡方人①。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②。”

【注释】

①方人:评论别人的优劣长短。②不暇:没有闲工夫。

【译文】

子贡讥讽议论别人。孔子说:“赐呀,你就够好了吗?我可没有这闲工夫。”

汪柯 发表于 2025-4-12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宪问》第三十章所载"子贡方人"章,实为孔门修养论之精要。孔子以"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二语点化子贡,其中蕴含三层深意:

一、修身之要在于反躬自省
孔子所谓"不暇",非谓无暇方人,实指无暇自外求。朱子《集注》云:"圣人责己之功密,故无暇及人。"此正合《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之旨。程颐更指出:"君子之学,必先反诸己。己未善而暇议人乎?"子贡天资聪颖而好品评人物,孔子特以反诘语破其执,导归"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里仁》)的修养正途。

二、处世之道贵在忠恕
"方人"之失,在于违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孔子在《公冶长》篇已明言"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强调观人当持审慎态度。子贡之失恰在轻议人短,故孔子以"薄责于人"(《卫灵公》)相警。清儒刘宝楠《正义》解此章云:"圣人以忠恕为道,故不轻议人。"

三、为学之基在于克己
孔子言"我则不暇",实示"克己复礼"工夫。王阳明《传习录》论此章云:"圣人终日乾乾,只是收拾自家精神。"子贡长于言语而短于力行,故孔子特以自修相勖。观《宪问》前章"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后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知孔子一贯主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此章虽简,却贯通孔门心法。宋代理学家特别重视此章,张栻《论语解》谓:"方人之心胜,则自治之功疏。"现代学者钱穆亦指出:"孔子非禁人论学议道,特戒人专务评骘他人长短。"今日读此章,尤当体认"古之学者为己"的真谛,将批评的眼光转向自我完善,方得孔子垂训本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