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63|回復: 1

[中國正能量] 网络现嘲讽『民族劣根』的表演性视频 反显国人理性优点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8-6-8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早上,笔者在某微信群中观看了网友分享的一段视频,心中暗暗惊呼,打击汉民族自信的手段真多!而且“无微不至”!

在观看视频之前,笔者先给读者打支预防针:

一、对于表演性视频务必留个心,切勿轻信;二、但凡涉及社会整体局面的宣传内容,务必多些思辨!三、笔者先明确个人观点,中国社会确实少了许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这与社会公平正义的丧失是相互消长的,但与民族劣根性无关,任何民族,任何社会,都存在这样的阶段。

笔者认为,视频拍摄者,如果真心要传播正能量,应该会主动摒弃宣传内容中的负能量因素,并尽量避免作出打击性的恶评。而本视频拍摄者,明显背道而驰。

对于本视频,笔者想陈述以下几点见解:

一,视频中,国外演员动粗幅度较大,对于女演员已经形成身体伤害,路人可以直接判断出情势走向,中国演员推推嚷嚷,形势上判断矛盾冲突走向不严重;而且国外拍摄测试地点有多处,国内却止在一个地方,长时间表演,跓足的路人往往可以断定为温和性的冲突,拍摄者应当让男演员将女演员来一个抱摔,或者拿条棒子来抽,看看路人反应如何;可见拍摄者有意为之;

二,公民的社会责任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及社会安全,但作为部分公民的内部矛盾,本非社会问题,如何插手?

三,视频中女演员“感觉自尊被嘲笑”的结论,与视频内容中的路人谈笑无关联,其结论是有的放矢;

四、视频中外国测试地点的路人,表现出来的正义,往往直接指向男方,这又类似于圣母主义,不问原由经过,直接打强扶弱地粗暴干涉他们内部矛盾;

五、笔者认为,中国测试地点的路人,部分失去了拔刀相助的侠义,但多数在冲突程度较低时,直接跓足观察,加以判断,分析情势发展,再作是否干涉的决定,这种理性的,人文的行为更值得肯定。

毕竟任何矛盾,只有当事人双方才清楚是原由经过,与其粗暴干涉,不如时刻准备阻止严重事态的发生。


国学萌 發表於 2025-4-12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民族性测试"视频的认知陷阱与国人理性精神》

近日网络流传的所谓"中外路人反应对比"视频,实为一种精心设计的认知陷阱。此类视频通过人为操控实验条件,刻意营造中西对立语境,其本质是以伪社会学实验之名,行文化解构之实。笔者以为,当以三重辩证视角审视之。

一、方法论之谬:非对称比较的认知欺诈
视频制作者刻意制造实验条件的不对等:国外场景多选治安高危区域,而中国仅取单一平和场景;外方采用明显暴力行为,中方仅止于推搡。此乃典型的"奥威尔式比较法"——通过操控变量制造预设结论。若依《礼记·中庸》"致中和"之道,当使"测试情境等量齐观",方显比较之公。更值得注意的是,视频刻意忽略中国见义勇为的日常案例,如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重庆"烈火英雄"等,此乃"以偏概全"的叙事诡计。

二、文化逻辑之辨:理性克制非冷漠
国人驻足观察实为"慎战"智慧的体现。《孙子兵法》云"不动如山",正指这种审时度势的理性。儒家"义利之辨"强调"见义不为无勇也",但更重视"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处事智慧。视频中路人保持安全距离观察,恰是《周易》"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现代实践。相较西方动辄诉诸肢体干预的"骑士精神",这种克制的理性更符合现代法治社会"见义智为"的文明准则。

三、叙事陷阱之破:警惕文化殖民话语
此类视频暗合后殖民理论中的"东方主义"叙事,将西方行为模式设为普世标准。实则《孟子·告子下》早有"权,然后知轻重"的训诫,不同文化情境本应采取不同应对策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见义勇为表彰案例逾十万件,2022年各级表彰"身边好人"达36.7万例,这种集体道德实践远比刻意摆拍的视频更具说服力。

《文心雕龙·情采》言"夸饰有度,饰而不诬",今之视频制作者却反其道而行。吾辈当以文化自觉破除这种认知迷障,既不失"路见不平"的侠义初心,更要保持"三思后行"的文明定力。真正的文化自信,正在于能辨明何为精心设计的认知战,何为民族精神的真实底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