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之辨什么意思?且看论语怎么说
夷夏之辨什么意思
夷狄之有君原文论语·八佾第三: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夷狄之有君翻译孔子说:『落后的夷狄之地虽然也有君主,却没有礼乐文明,仍不如中原各国没有君主来得好(因为在中原诸国,礼乐文明仍在)。』 夷狄之有君评析本章涉及夷夏之辨。这是对华夏礼乐文明的信念。华夏文明有一个特点,叫做『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文明不是一直处于兴盛期,随着时间会周期性地衰弱,然后又兴盛。当在这个文明处于衰弱时期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自己的文明,对自己的文化没有信心。这是对一种长远的文化观,唯有圣贤才能看得清。 前人之论 此章为下僭上者发也。言中国所以尊于夷狄者,以其名分定而上下不乱也。周室既衰,诸侯放恣,礼乐征伐之权不复出自天子,反不如夷狄之国尚有尊长统属,不至如我中国之无君也。 ——〖论语义疏〗黄侃 中国自古有礼乐伦常之道,但至春秋时代,诸侯不听命于周天子,大夫专权,无父无君,弑父弑君皆有之,虽有礼乐而无所用。孔子有感而发此论。—李炳南 春秋之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降而自大夫出,又降而陪臣窃国命。是以圣人伤叹,以为夷狄且有君,不如诸夏之亡君也。夫诸夏者,礼义之所出也,今焉若此,其变亦僭矣,此〖春秋〗之所为作。——张栻 初心 论语,夫子与弟子教与学的合集,那相与论学之风,千年不息,九州学子闻其风而悦之。一段一个故事,老师有德行有脾性爱音乐,弟子爱学习有个性。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温暖的,光明的。这么一群读书人,实在!妙哉!今九州书院发心培养现代士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践行新中式雅致生活,〖论语〗是最好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