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94|回復: 1

[儒家学说] 器小非君子

[複製鏈接]
九州书院 發表於 2018-12-20 08: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论语八佾第三】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真是小啊!』有人问:『那管仲算得上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府第可以归,官员很多,各不兼职,怎么算得上节俭呢?』『既然这样,那么管仲是不是懂得礼呢?』孔子说:『国君在宫门外立有塞门,管仲也在府门外建塞门。国君为了接待外国君主,殿堂上设置酒器的反坫,管仲府中也设有同样的反坫。管仲如果懂得礼,还有谁不懂得礼呢?』

评析

本章论管仲,由器及礼。孔子认为,管仲虽有『霸力和仁德』,却骄矜奢侈,僭越失礼,器量实在太小,未可期以王道。管仲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是大功绩。但是从礼上,实质上还是僭越了。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整体的文化与鲁国儒家不大一样,〖六韬·六守〗 中:『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此以农、工、商为国之三宝。春秋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大力发展与邻国及周边地区的贸易,『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齐冠带衣履天下』,齐国丰富的丝绸类资源,是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重农和重礼乐的周鲁文化,与重工重商的齐国文化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我觉得孔子是用周朝礼乐的标准看管仲,所以是『器小』,因为士农工商,工商是最后垫底的,就被看作小器,不被主流的周文化所认可,我们从文化属性上来看,就能理解孔子一方面很推崇管仲的功绩,又看不上管仲的原因,根子上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评价。如果孔子看今天的科学技术,看今天人的所行所为,也会说『器小』的。

初心

论语,夫子与弟子教与学的合集,那相与论学之风,千年不息,九州学子闻其风而悦之。一段一个故事,老师有德行有脾性爱音乐,弟子爱学习有个性。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温暖的,光明的。这么一群读书人,实在!妙哉!今九州书院发心培养现代士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践行新中式雅致生活,〖论语〗是最好的开端。

无无人人 發表於 2025-4-11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管仲之"器小"与周鲁礼乐文化之辨》

孔子评管仲"器小"之论,实为周鲁礼乐文化与齐地工商文明之深刻对话。管仲辅桓公成霸业,其功在"九合诸侯"之实效;其过在"三归反坫"之僭越。夫子之评,非仅臧否人物,实乃两种文明价值体系之碰撞。

一、礼器之辨见文明分野
《周礼》以"玉帛钟鼓"为器,《管子》以"轻重九府"为器。管仲设三归、立反坫,在齐文化中为彰显国力的政治符号,在周礼体系中却成僭越礼制的铁证。孔子所见"器小",实指其未能超越功利层面而达"明明德于天下"的礼乐境界。这种差异正如《考工记》与《春秋》笔法之别:一者重器物制作之精,一者重名分秩序之正。

二、俭礼之辩显价值根基
管仲"官事不摄"的行政效率,在齐文化中为"通货积财"的必要配置;而周鲁传统则视"晏婴一狐裘三十年"为士大夫本色。二者差异正如《尚书·无逸》"先知稼穑艰难"与《管子·牧民》"仓廪实知礼节"的不同进路。孔子批评的深层逻辑,在于管仲未能将事功升华为"博施济众"的仁道,此即"器"未达"道"之谓。

三、文化比较中的现代启示
今日重读此章,当超越简单的价值评判。齐文化之重商传统,成就了"冠带衣履天下"的经贸网络;周鲁之重礼精神,孕育了"郁郁乎文哉"的文明气象。二者恰如《周易》泰卦之象: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现代士君子修养,正需兼收"管仲之效"与"孔子之仁",在经世致用中不失礼义廉耻。

九州书院倡"新中式雅致生活",正当由此章悟入:于器可见道,而非以器代道;明礼以正位,而非拘礼以碍事。读《论语》贵在得此活法,使千年对话化为当下智慧,方不负夫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之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壬戌日|黃帝4722年三月廿六日巳時| 2025/4/23/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