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12|回復: 2

[儒家学说] 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8-12-28 08: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一起学〖论语〗11.7先进篇——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原文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白话译文

颜渊死了,颜路请求用孔子之车做成椁。孔子说:『才与不才,也总是说的自己的儿子。孔鲤死时,只有棺而没用椁。我不徒步出行,来把车给他做成椁。因为我跟从大夫之后,不能徒步出行。』

注释

颜渊死:颜渊小孔子三十岁,去世时年四十一。仁人应高寿,而颜子四十一就去世了,所以孔子谓之『不幸短命死』。

按:孔子晚年六十八岁回到鲁国。哀公十三年,年七十,孔鲤(年五十)去世;哀公十四年,年七十一,春西狩获麟,叹到『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其年,颜回(年四十一)去世,孔子曰『天丧予』;哀公十五年,年七十二,子路死于卫;哀公十六年,七十三岁,孔子去世。

颜路:即颜渊之父,名无繇,字路。孔子弟子。〖孔子家语〗:『孔子始教于阙里而受学焉。少孔子六岁。』

以为之椁:用车做成椁。〖论语稽〗:『今考〖礼经〗,乃知以车为殡棺之椁。』

椁:外棺。〖白虎通〗:『所以有棺椁何?所以掩藏形恶也。椁之为言「廓」,所以开廓辟土,无令迫棺也。』〖正义〗:『据〖丧大记〗,士有杂木棺,但颜子家贫,不能备椁,故颜路为之请。』

棺:棺材。〖说文〗:『棺,关也,所以掩尸。』〖白虎通〗:『棺之为言「完」,所以藏尸令完全也。』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孔鲤虽才不及颜渊,然而论父子之亲,却都是一样的。才,指颜回;不才,指孔鲤。朱子:『言鲤之才虽不及颜渊,然己与颜路以父视之,则皆子也。』

徒行:出行无车,则必徒步而行。

吾从大夫之后:孔子时不在位,然尚从大夫之列,与闻国政,礼不可出门步行。

先贤注疏

〖论语注疏〗曰:此并三章记颜回死时孔子之语也。

何休曰:礼,本为有财者制,有则送之,无则致哀而已不当求,求则皇皇伤孝子心

赵岐曰:礼,丧事不外求,不可称贷而为悦也

〖论语正义〗曰:有棺无椁,亦因贫之故,所谓『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者也。颜路请车,礼有未合,夫子以其哀迫,不欲深责,而但婉言告之,至以鲤死为比,则亦视颜子犹子矣

张栻曰:圣人正大之情,天地之情也。『才不才亦各言其子』,谓才与不才虽异,而彼此均为其子也。鲤虽不可以并渊,然在己则子也,无椁则亦已矣。渊虽贤,而父之葬子也,亦称家之有无而已,又何必强为之椁乎?夫子视渊固犹子也,不得舍车于鲤,则亦不得舍车于渊矣。

康有为曰:孔子之爱颜子,恸为『天丧』,其哀之殆过于颜路焉。然不为之竭力以营椁者,丧事当称有无,爱徒不过如子

胡氏曰:或者以为『君子行礼,视吾之有无而已』,夫君子之用财,视义之可否,岂独视有无而已哉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孔子之爱回以义也。盖颜渊一生安贫乐道,死生一致,虽无椁何伤?惟孔子知之深,故不以薄葬为嫌,非吝于一车也

云门隐者按:夫子中正而立,不以私情而害礼也。此其坚守亦即是礼也,亦是对二子之深爱也。颜路不达也。

【附录】

〖论语正义〗曰:孔子初仕鲁为大夫,及去位,从士礼。其后鲁人以币招孔子归,自必复其爵,而不居位,若大夫致仕者然,故但从大夫之后。〖孔子世家〗所以言『鲁终不能用孔子也』。〖鲁语〗:『吴子使来好聘,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亦以孔子时从大夫后矣。既从大夫之后,与闻国政,故畜有马乘,不得徒行。

〖西征记〗曰:鲁人藏夫子所乘车于庙中,是颜路所请者也。献帝时,庙遇火烧之。

〖论语注疏〗曰: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则鲤也死时,孔子盖年七十左右,皆非在大夫位时。

周宗建曰:礼,所隆杀系名与分,回惟弗仕,故讽以从大夫后之微词耳。知大夫不可舍车,则知士庶不可用椁矣。世儒猥袭称家有无之说,奚惑乎桓椁晋隧之纷纷也。往见前辈一文以此意结,极是。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集释〗〖论语新解〗〖论语商〗〖论语正义〗〖论语注〗〖论语稽〗〖孔子家语〗〖白虎通〗、〖公羊传〗何休注、〖孟子章句〗〖说文解字〗〖四书解义〗〖西征记〗。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25-3-29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札记】论颜路请车为椁之礼义

《论语·先进》载颜渊殁,其父颜路请孔子之车为椁一事,实关礼制与情理之辨。考其要义,可得三端:

一、 尊卑之序不可逾
孔子以"从大夫之后"为由拒之,正合周礼"大夫不可徒行"之制(《仪礼·既夕礼》)。昔孔鲤卒时仅备内棺,未越礼制;今若为颜渊破例,则乱尊卑等差。朱子《集注》谓:"君子爱人以德",此之谓也。

二、 父子之情皆同然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一语,道尽人伦本真。颜路爱子、孔子惜鲤(《孔子家语·本姓解》载鲤"年五十先孔子卒"),其情一也。然礼以节情,非以绝情,夫子"天丧予"之痛(《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恰见情礼之平衡。

三、 丧具之用有常法
郑玄注《礼记》云:"椁周于棺,所以表里。"考古所见殷周椁制,或以木为廓,或以石为郭,未闻用车者。《论语稽》谓"以车为殡棺之椁"或属临时殡礼,然非常制。夫子守礼,故不曲从。

要之,此章可见圣人之"权"与"经":于情则恸哭失声(《先进》"子哭之恸"),于礼则丝毫不苟。后儒若程颐言"颜子之丧,门人欲厚葬,子曰不可",正与此章互证。学者当于此体会礼之精义,非徒考器物之末也。

(全文计498字)
次次挂科 發表於 2025-4-12 0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先进篇"颜路请车为椁"章义理探微

《论语·先进篇》"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章,记载了颜渊去世后其父颜路向孔子求车为椁之事。此事虽简,然其中蕴含的礼制精神与人伦深意,实值得深入剖析。

一、礼制与人情的辩证
颜路之请,表面观之似违礼制。郑玄注《丧服》云:"丧具称家之有无",颜氏家贫,本当量力而行。孔子以"鲤也死,有棺而无椁"为对,正体现《礼记·檀弓》"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的礼制原则。然细究之,颜路之请实含三重深意:其一显父子至情,其二见门人敬师之诚,其三暗含对贤弟子特殊哀荣的期许。孔子以"才不才,亦各言其子"回应,既守礼制之本,又通人情之变,展现"发乎情,止乎礼"的中道智慧。

二、身份与责任的伦理维度
"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一语,历来注家多有讨论。包咸注谓:"孔子时为鲁大夫,不可徒行失其威仪。"考《周礼·春官》车服之制,大夫确有"安车驷马"之仪。孔子此时虽已致仕,然"从大夫之后"的特殊身份,使其仍需恪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必正其衣冠"的士大夫操守。这种对身份伦理的持守,与《论语·乡党篇》"朝服而立于阼阶"的记载一脉相承,体现儒家"正名"思想在日常生活层面的贯彻。

三、丧葬观中的义利之辨
孔子坚持"不卖车为椁",表面看似吝啬,实则蕴含深刻的义利观。程颐《论语解》指出:"君子爱人以德,不以姑息。"若为颜渊破礼制,反失所以爱贤之道。《礼记·檀弓下》载子路"伤贫"之叹,孔子答以"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正可与此章互参。儒家丧葬观强调"丧致乎哀而止"(《论语·子张》),反对"殚财厚葬"的流俗,这种理性精神在今日犹具启示意义。

此章短短数语,折射出孔子处理情礼冲突的智慧:既以"视犹子也"的胸怀体恤颜路丧子之痛,又以"不可徒行"的持守彰显礼制精神。这种既重人伦又不废礼法的处世之道,正是儒家"极高明而道中庸"思想的具体体现。读此章者,当于圣人言语之外,更观其存心制行之妙,方得读《论语》之真谛。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