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59|回復: 1

[儒家学说] 弟子孰为好学翻译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8-12-28 08: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弟子孰为好学翻译

弟子孰为好学翻译

一起学〖论语〗11.6先进篇——弟子孰为好学?

原文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白话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问到:『在你的学生里谁是好学的呀?』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不幸短寿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学生了。』

注释

季康子:鲁执政大夫。

孰:谁。

亡:同『无』。

不幸:不应死而死叫做不幸。

先贤注疏

〖论语注疏〗曰:此章称颜回之好学也。

江熙曰:此与哀公问同。哀公虽无以赏,要以极对;至于康子,则可量其所及而答也

范氏曰:哀公、康子问同而对有详略者,臣之告君,不可不尽。若康子者,必待其能问乃告之,此教诲之道也。

陈祥道曰:君子之于天下,异之以称物,同之以平施。与上大夫言至于誾誾,与下大夫言则侃侃而已。对君与大夫,可以同之哉?故对哀公则详,对康子则略。

张栻曰:必若颜子而后谓之好学,他人皆不得与焉,则圣门问学之方盖可知矣。

刘宗周曰:颜子好学,非夫子不能窥见。颜子没而此学亡。须知所学者何事? 颜子专用力于内求,故后儒亟称之,却费一段苦心在此,其所以几于圣也。若曾点、漆雕开只见得大意。

〖四书训义〗曰:始终惟称颜子而叹嗣者之无人,则非颜子之潜心以治其性情,虽通六艺者繁有其人,而不足以言学,不足以言好,姝姝暖暖守一先生之言而窃其华,亦奚足尚哉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好学之人不易得也。人之为学,当世既不可及,身后不复再见,宁不动人深长思哉?

任启运曰:此章与下章类记,意在惜颜子耳。

【附录】

〖论语注疏〗曰:此与哀公问同而答异者,以哀公迁怒贰过,故因答以谏之。康子无之,故不云也。

云门隐者按:本章内容又见6.3章。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注疏〗〖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新解〗〖论语会笺〗〖论语正义〗〖论语学案〗〖论语集释〗〖四书训义〗〖四书解义〗。

肖负收巳 發表於 2025-4-13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弟子孰为好学"章义理阐微

季康子问学章,虽简而义丰,其要在夫子"唯称颜回"四字。历代注家多聚焦于对问差异,然此章精义实存三重境界:

一、圣门学统之判准
孔门三千弟子,通六艺者众,而夫子独许颜回。张栻谓"必若颜子而后谓之好学",揭示儒学真谛——非记诵之博,乃心性之修。颜子"不迁怒,不贰过"(《雍也》),其学在克己复礼,正与后世"姝姝暖暖守一先生之言"的章句之学形成对照。刘宗周点破关键:"颜子专用力于内求",此即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的先声。

二、应答之道的显微
比较哀公、康子两问,可见圣人之教如良医诊脉:对哀公详陈"不迁怒,不贰过"(《先进》),实为匡君德之失;对季康子仅言"今也则亡",暗含对权臣的保留态度。陈祥道以《周易》"称物平施"解之,范祖禹更明言"教诲之道"的因材施教,均彰显儒家"时中"智慧。朱子《集注》特引程子"颜子之心,惟孔子知之",正是此章应答的深层注脚。

三、颜回典范的永恒意义
夫子"短命死矣"之叹,非仅伤弟子之逝,实痛道统之绝。王夫之《四书训义》阐发最切:"潜心以治其性情"八字,道尽颜子为学真工夫。后世周敦颐主静、程颢识仁、陆九渊发明本心,皆可溯源于此。钱穆《论语新解》指出:"后人言学,多侧重知识,孔子则以心性修养为主",此章正是儒学心性论的重要源头。

今人读此章,当超越文字表象,体认三点:其一,真学问在变化气质,非炫博洽;其二,圣贤之道必验诸身心,非徒口耳;其三,师道尊严正在因机设教。颜回虽殁,然"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的为学境界,仍为后世立极。学者若能于此章得个入处,则《论语》全书血脉可通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