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章 2020-5-12 09:19 與忠不同的是,孝是天然血脈關係,且父母給每個人的利益看得見摸得著:生命+養育,因此孝這個家庭小集體的利與義,一直深入人心。而忠即模糊得多,如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之間,往往都不能保持忠的關係,而社會組織(如公司)里忠的關係更容易受到質疑及拋棄,這其中除了忠的『利與義』的關係已經遺失導致人們不了解忠的義理,還有一大因素,就是中國人長期以來,受儒家『革命』思想的影響,對忠比較謹慎,生怕落入愚忠,甚至以『愚忠 回覆 贊成 [0] 反對 [0]
延章 2020-5-12 09:09 如果說『孝』是天生俱來的,那麼『忠』即是可以選擇的,比如我們選擇在什麼公司上班,其實『忠孝』都是利益關係,只是人們時常只看到其中的利益,而無沒有看到其中的義理,才導致忠孝不能長久。【忠經】說的就是:『忠』是『利』與『義』兩種因素的結合體,二者若缺其一,就不能存續。 回覆 贊成 [0] 反對 [0]
延章 2020-5-12 09:19 與忠不同的是,孝是天然血脈關係,且父母給每個人的利益看得見摸得著:生命+養育,因此孝這個家庭小集體的利與義,一直深入人心。而忠即模糊得多,如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之間,往往都不能保持忠的關係,而社會組織(如公司)里忠的關係更容易受到質疑及拋棄,這其中除了忠的『利與義』的關係已經遺失導致人們不了解忠的義理,還有一大因素,就是中國人長期以來,受儒家『革命』思想的影響,對忠比較謹慎,生怕落入愚忠,甚至以『愚忠 回覆 贊成 [0] 反對 [0]
延章 2020-5-12 09:09 如果說『孝』是天生俱來的,那麼『忠』即是可以選擇的,比如我們選擇在什麼公司上班,其實『忠孝』都是利益關係,只是人們時常只看到其中的利益,而無沒有看到其中的義理,才導致忠孝不能長久。【忠經】說的就是:『忠』是『利』與『義』兩種因素的結合體,二者若缺其一,就不能存續。 回覆 贊成 [0] 反對 [0]
甚至以『愚忠』的名義反叛,這種吃著鍋里的,卻敲鍋砸鑊的現象關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