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52|回覆: 0

[儒家學說] 從『富之、教之』章看孔孟的治國思路以及新中國的成功

[複製連結]
生民無疆 發表於 2022-10-6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子路第十三·子適衛】子適往,到某地方去衛,冉有僕動詞,駕御車馬。亦作名詞用,指駕車的人,子曰:『庶眾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再,增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翻譯孔子前往衛國,冉有隨從馭車。孔子說:『衛國的人口真的很多!』冉有說:『人口既然這麼多了,接下來又該如何?』孔子說:『富裕百姓們的物質生活。』冉有說:『物質生活富裕了,接下來還應該做什麼嗎?』孔子說:『教育並善導百姓的思想精神。』

孔子適衛(到衛國去)

孔子適衛(到衛國去)
管理學解釋此章是【論語】中很重要的一章,因爲它比較完整地體現了孔子的治國思想。在其它一些地方,孔子也闡述過如何治理國家。但是相關闡述往往不成體系,也不是很具體。例如,孔子強調治國理政要『爲政以德』。這沒有錯,但是這只是一個大的原則,比較籠統。具體如何來做,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孔子實際上沒有特別詳細的闡述。此章可算是孔子一個比較具體的闡述了。在孔子看來治理一個國家主要有兩個工作要做:第一是要發展生產,使得人民過上好日子,第二,在上述基礎上,發展禮樂教化,使得民眾在思想上成人。如此一來,一個國家就會治理的比較好,就能夠輕鬆實現『內聖而外王』。
當然,孔子的這樣一個論述整體上還是比較籠統的。如何才能『富之』,如何才能『教之』,孔子在【論語】中並沒有特別具體的闡述。這個工作要等到孟子來完成了。
和孔子一樣,孟子將仁政作爲治理國家的思路。孟子認爲,教化人民是治國理政的根本所在。但是人民只有在吃飽肚子、不飢不寒的前提下才能對之進行教化。吃不飽肚子,必然是沒有接受教化的意願,必然是各種壞事都會做地出來。吃不肚子也能心向教化的,只有部分士君子了『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爲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見【孟子.梁惠王上】
那麼如何才能讓人民吃飽肚子、不飢不寒呢?孟子提出了以下幾點具體的要求。
一、 不違農時,保持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孟子認爲:『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仍,民眾經常被徵集到前線打仗。再加上統治者奢侈無度,民眾在打仗之外還要爲其修造陵寢、宮殿等。如此一來,耽誤農時是經常的事。而這會嚴重地影響農業生產,對百姓的生活構成重大影響。所以孟子強調不誤農時。另外,民眾受自身利益驅動,生產的過程中難免會竭澤而漁,造成對山林湖泊的過分使用和破壞。因此政府要建立法規來協調生產與保護之間的關係。孟子認爲這樣就可以做到『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而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二、爲民制產。孟子認爲,民眾的生活無憂不是實行『不違農時』、『斧斤以時入山林』就能夠輕鬆解決的。生活無憂更主要的依賴於民眾擁有比較充足的、屬於自己的土地和其它生產資料。如此一來,民眾才能夠獲得足夠的糧食、棉麻等生活資料,一家人才能夠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甚至一家需要多少田地、多大的宅基地,孟子都有明確的計算。【孟子.梁惠王上】記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也就是說按照當時的畝產量以及畝制,孟子認爲一家大致需要『五畝之宅』、『百畝之田』。
春秋以後,井田制已經被破壞,權貴地主經常依靠自己手中的權力侵占民眾的土地。因此孟子認爲爲民制產要從重新劃定各自土地的邊界開始。如此一來,才能切實做到爲民制產。『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鈞,祿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經界。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作爲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自然對周禮和周制比較欣賞,希望恢復以前的井田制,以此保證人人、家家都有一份自己的土地。【孟子.梁惠王上】:『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畝;余夫二十五畝。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爲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所以別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
三、輕徭薄賦。戰國時期,戰亂頻仍,再加上統治者荒淫無度,導致加在人民頭上的負擔越來越重,生活苦不堪言。孟子認爲,統治者應該節制自己的欲望,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做到『省刑罰,薄稅斂』。具體而言,孟子希望先前十稅一的稅收政策。並且要按照年景的好壞及時加以調節。【孟子.滕文公上】記載:『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徹者,徹也;助者,借也。龍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貢者,數歲之中以爲常。樂歲,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爲虐,則寡取之;凶年,糞其田而不足,則必取盈焉』。
做到了這些,孟子認爲就基本上可以使得民眾衣食無憂,可以『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了。接下來就可以對之進行教化了。而所謂的教化在孟子看來也就是『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孟子.梁惠王上】。具體來說就是國家投資廣辦學校,大力開展以『孝悌忠信』爲內容的民間教育。如此一來就可以使得全社會上下團結一致,就『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就可以『王天下』了。
當然,孟子的這些規劃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不但在其活著的時候沒有實現,就是在整個傳統社會,也只有爲數不多的時間裡能夠基本做到。大多數時代則既做不到爲民制產,也做到教化民眾。主要原因則是秦以後中國實行土地私有制,政府不限制土地兼併。這樣一種基本的經濟制度安排使得儒家『爲民制產』的願望往往落空只有王朝初立、社會無主荒地較多時,比較容易做到爲民制產。經過一段時間的土地兼併,一般到王朝中後期,大多數土地又重新集中到少數權貴地主手中,雖然孔孟學說被大多數王朝立爲國家主流意識形態。而由於大多數民眾缺乏土地等恆產,所謂的教化大多數情況下也就無從談起了。
孔孟的治國理想只有到了毛澤東領導下的新中國才得到了完整、徹底的實現。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雖然是信仰馬列主義,有些時候甚至還要批判孔夫子和儒家,但實際上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真正繼承者。這不僅體現爲中國共產黨『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共產主義的理想與傳統文化『修己安人』、『天下大同』的核心理念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還體現爲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將孔孟兩千年前提出卻又未曾真正實現的『仁政』理想變成了真正的現實。
1949年,經過三大戰役的中國共產黨剛剛在全國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就立即著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的土改運動。經過土改,全國有三點五億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包括老解放區在內分得了土地。同時國家沒收了國民黨時期遺留下來的一些官辦企業並將其改造爲全民所有的國營企業。1953年,經由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以後,又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土地公有制和企業所有制,使得廣大工人和農民千百年來第一次真正地成爲土地和生產資料的主人。如此一來,困擾中國數千年的土地兼併以及由此導致的農民無地問題得到了徹底地解決。也就是說,毛澤東領導下的新中國第一次真正、徹底地實現了孔孟所設想的『爲民制產』之理想。其後新中國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巨資發展教育事業。一方面開展廣泛的掃盲運動,一方面大力發展中小學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改變了舊中國文盲遍地、教育極端落後的局面,培養了一大批有著社會主義理想和道德的青年人才。下圖顯示了新中國1949-1963年,短短十五年時間內所取得的教育成就。
土地改革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僅極大地提升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表徵人民生活水平的人均預期壽命這一指標在這一時期開始迅速增長,同時也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對於中國共產黨以及新中國的認同感,激發了他們保家衛國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武器裝備大幅度落後的情況下,之所以還能在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將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趕到了三八線以南,根本原因就在於新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實行了『爲民制產』、大力發展教育讓千千萬萬出身平民家庭的孩子念書的大仁政。這種大仁政將全國人民緊緊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真正做到了萬眾一心、上下同力,從而有效彌補了武器裝備全面落後於敵人的劣勢,最終迫使美帝國主義在板門店停戰書上簽字。而『鐵人』王進喜爲代表的產業工人之所以能夠在一沒有設備、二沒有技術的情況下,克服重重苦難,創造三年拿下大慶油田,在崇山峻岭中建成難度係數極高的寶成鐵路、紅旗渠等一系列人間奇蹟,根本原因也在於這種對國家、對中國共產黨的高度認同感。從這樣一個意義上說,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不但是孔孟『仁政』治國思想的繼承者和實現者,也從根本上證明了孔孟治國思想的正確性,特別是有力地證明了孔孟的『仁政』並非長期以來有些觀點所認爲的那樣脫離實際、那樣迂闊。
孔孟的治國思想甚至在今天的一些優秀企業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深圳華爲集團作爲中國最優秀的民營高科技企業,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立,經歷短短三十多年的發展,到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時候,已經成長爲世界範圍內的著名高科技巨頭。而其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員工持股制。目前爲止,一半以上的華爲員工大約9萬人持有公司的股票,是公司真正的股東和主人。而作爲公司創辦人的任正非只持有1%多一點的股份;二是持續不斷的企業文化建設,特別是持續不斷的自我批評活動。前者可看作是孔孟『爲民制產』理想在華爲的實現,後者則是儒家教化思想在華爲的具體化自我批評實際上是儒家所堅持的自我反省的一種新形式。這兩項措施的實行,極大地調動了華爲各級領導和員工的積極性,使其上下團結一致,勝則舉杯同慶,敗則拼死相救,最終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重大困難,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的跨國巨頭。華爲的成功說明,孔孟的治國思想是貫穿一切的管理大道,不但可以用來治國,應用於現代企業管理也是毫無問題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