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39|回覆: 1

[文化反思] 你是不是明明有能力,有才能,有學問,卻得不到重用?地位高,職位高,財富多,卻得不到敬重?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2-11-15 13: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曾仕強說

一輩子負債,這是人生嗎?這樣的人生,情緒怎麼會穩定呢?

那你情緒不好,別人情緒怎麼會好呢?

你只要記住幾句話:

第一句話:就是你的情緒會影響到別人

第二句話:你要讓別人平穩,你就要自己先平穩

第三句話:一旦發生什麼錯誤的,你先改變自己,他們很快就會跟着改變

那就好了。就這麼簡單一個過程。

可見,我們所講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的。

我們每一個人,不要下意識去影響別人,絕對不可以,那樣很容易停留在言辭上,自己的行為卻沒有做到。

但是你要以身作則,或者以身為戒,你把自己管好,人家很願意跟你在一起,人家很自願模仿你,人家很自願的照你的話去走。

那你官再低也沒關係,你職位再小也沒關係了。有什麼關係?

這才是人的價值。

所以我每次都講,不管你社會地位多高,不管你學問多大,不管你職位多高,不管你錢財(是否)多多,那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你在任何一個地方,你能不能把自己約束好,能不能了解當時的狀況,做出合理的反應。

如果可以的話,我相信周遭的人都會很自然的,向你看齊,你就不得了了。

曾老的這段話,很了不起,他用非常通俗的話,把【論語》裡深奧的道理講明白了。

但是,怎樣才能做得到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你的情緒會影響到別人』,所以,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怎麼管理呢?

論語·學而篇·第十二章】: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查看白話翻譯、詳細註解

就是用『禮』把自己節制起來,節制起來了,就能做到『和』的狀態,『和』是什麼?簡單來講,就是和諧,深刻來講,就是能讓別人喜歡你,願意聽你的,跟着你走更多具體詳細的解釋可以點擊上面的鏈接

不要下意識去影響別人,絕對不可以』,『要以身作則,或者以身為戒,你把自己管好』,這樣,『你要讓別人平穩』的時候,你就能『自己先平穩』,你要讓別人『改變』的時候,你就可以『先改變自己』。

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品性、品德。

古往今來,能自覺、主動修養好自己品性的人不多。大家可以留心觀察一下身邊的人,是不是能稍微做得好一點的,都能獲得很大的進步,並且有所成就。

我們說一個人的品性、品德,往往都是說『德行』,可見,『德』是行出來的,是做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也不是吹出來的。這也是曾老一而再,再而三強調『以身作則』『改變自己』『平穩自己』的原因,自己先去行動,自己先去做好。

所以,想要讓自己的品德變的德高望重,就必須先做好自己,提升自己,改變自己。

論語·學而篇·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查看白話翻譯、詳細註解

曾子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哪些方面沒有做好,他深怕自己有哪些地方會形成壞習性,影響自己的德行。這個『忠』『信』『習』,可見都是我們修身養性十分重要的因素。

論語·學而篇·第八章】: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查看白話翻譯、詳細註解

孔子認為人要自重,不自重如何自重?點擊上面鏈接去詳細閱讀,不修身養性,就不能形成有威信的德望。有過錯,不要忌憚,要積極改過來。要多學習他人,不要固執於自己的認知,如果一種認知無法讓你進步,無法讓你成功,只會誤導你,那這種認知有什麼用呢?所以孔子讓大家多學習別人,不要自滿,不要固步自封。要以忠義、信義為主要的處事原則為何忠信要解釋為忠義和信義?這個很關鍵,點擊下方鏈接,不要想着交的朋友會不會比不上自己,如果雙方都這樣想,哪裡還有朋友可交呢?你不如我,我不交你這個人,我不如你,你也不肯交我這個人,那就無從交往,互相學習了。

論語·學而篇·第十三章】: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了解具體『信』『義』

可見,把自己做好,把自己管好,自己率先去行動,是多麼的重要!

不管你社會地位多高,不管你學問多大,不管你職位多高,不管你錢財多多』,都只能說明你這個人,才器大。但是在社會面前,才器大,不等於本事,有了德行,才是本事,才能吃得開,才能得到周遭人的認可,周遭的人也才會向你看齊。別人向你看齊了,這才是本事,一個人從本性上來說,其為人處事的能力。

論語·學而篇·第十章】: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歟?抑與之歟?』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歟。』👈查看白話翻譯、詳細註解

孔子每到一個諸侯國,都是國君下聘請他去的,不請他不去。同時代的士人,不管是管促、鮑叔牙,還是吳起、晏子,還是後來的荀子、李斯、韓非子等,都是需要別人推薦的,推薦了還需要國君去甄別。雖然孔子的學說不合時代潮流,最終也沒有諸侯國應用上,但是,仍然無法抹殺孔子本人德高望重的形象。

由此可見,德行高了,德望重了,人際也就吃開了,做什麼事,也都已經成功一半了。什麼萬事開頭難,都不是事,別人花重金求推薦,自己直接聞名國際。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已綁定手機
三代 發表於 2024-4-1 14:0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解說的很到位,很有啟發性,很有幫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