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第十九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现代汉语 本章用现代汉语怎么理解呢? 鲁哀公请问说,“怎样才能让民众服从?”孔子对答说,“高举正直并作为标准去规范邪曲,那么民众就会服从;高举邪曲并作为标准去规范正直,那么民众就不服。” 【论语新解·为政篇】鲁哀公问:『如何使民众服从?』孔子对道:『举用正直的,放置在邪曲的上面,民众便服了。举用邪曲的,放置在正直的上面,民众便不服了。』 【论语译注·为政篇】鲁哀公问道:『要做些甚么事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答道:『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若是把邪曲的人提拔出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不服从。』 理解要点 本章的理解要点有哪些? 一、正直的人处事以忠义为原则,做起事情来,能以义为先,不会因为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 二、正直的人做事往往直来直去,说到做到,不会拐着弯的暗牟私利,损害他人的利益。 三、枉曲的人言行不一,说话只说一小部分,甚至说假话,做事也是明着一套,暗地里一套,经常为了自己一点私利,损害他人或者公家的利益。 四、君王要为政以德,才能令人民信服,所以,君王要修养自己的禀性,以正直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中心思想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想要他人信服自己,必须用正直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思维启发 那么,本章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一、做事时刻都要坚持正直的标准,有什么就说什么,要切合事实;同时,说语要避免伤人、避免模棱两可,该委婉就委婉,该直白就直白; 二、讲话做事要说到做到,避免言行不一,变成枉曲之人,那样别人就不信服我们了。 词语注释 ⑴哀公,鲁君,姓姬,名蒋,定公之子。继定公而卽位,在位二十七年耶元前494~466,『哀』是谥号。 ⑵孔子对曰,《论语》的行文体例是,臣下对答君上的询问一定用『对曰』,这里孔子答复鲁君之问,所以用『孔子对曰』。 ⑶错诸枉,『错』有放置的意思,也有废置的意思,一般人把它解为废置,说是『废置那些邪恶的人』把『诸』字解为『众』。这种解法和古汉语语法规律不相合,因为『枉』,『直』是以虚代实的名词,古文中的『众』,『诸』这类数量形容词,一般只放在真正的实体词之上,不放在这种以虚代实的词之上。这一规律,南宋人孙季和名应时便已明白,王应麟困学纪闻曾引他的话说:『若诸家解,何用二「诸」字。』这二『诸』字只能看做『之于』的合音,『错』当『放置』解,『置之于枉』等于说『置之于枉人之上』。古代汉语『于』字之后的方位词有时可以省略,朱亦栋论语札记解此句不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