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77|回復: 0

[儒家文化] 怎样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才行之有效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7-4 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以道事君、致君尧舜,是饱读圣贤书的士大夫们的责任和使命

以道事君、致君尧舜,是饱读圣贤书的士大夫们的责任和使命

【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无得面从我违,退后言我不可弼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我有过失,你们要辅助我、纠正我,你不可以当面顺从,退下去在背后议论,说我不可辅弼。这句话说明舜帝有求谏、纳谏的心胸和雅量,他有这种雅量,臣子才有劝谏、进谏的意识和胆量。

〖论语·先进〗中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以道事君、致君尧舜,是饱读圣贤书的士大夫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明君对于忠臣的要求。

〖孝经〗中说:『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如果天子有能够犯颜直谏的七个臣子,虽然自己无道,也不至于失去天下。这七人指太师、太保、太傅、左辅、右弼、前疑、后丞,他们帮助君王治理天下,使君王不至于陷于危险的局面。

太师,导之教训,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导。

太傅,傅之德义,给以伦理道德的教诲,具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德行。

太保,保其身体,讲养生之道,按照自然节律饮食起居,包括言行举止、行住坐卧的威仪。

左辅,负责修明政教,讥讽不符合礼法的行为;右弼,负责纠察祸患,言说失误、偏邪的地方;前疑,负责纠正法度,确定道德的标准;后丞,负责匡正错误、考察变异得失。总之,『四弼兴道,率主行仁。』有这四位辅弼大臣的进谏,才能使道兴盛,领着君主行仁。

不仅是这七位大臣负有进谏的职责,圣明的君主设立各种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声音。〖群书治要·汉书五〗记载:『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古代圣王的制度,由史官在前面记载君主的过失,左右史官负责记载君主的言论和行为,特别记载君主所犯的过失。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监督机制,让君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

『工诵箴谏』,乐工读诵规劝的谏言,使听者提起正念和警觉。古代君王用餐时都要奏乐,不仅为了享受、娱乐,也有乐工读诵箴言警句和劝谏的言辞。古人重视道德教育,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场合加以劝谏。

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平民百姓在道路上可以批评时政的得失,商人在市场上可以议论朝政,要让民众有合适的渠道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使民情上达。从民众表达的意愿中,为政者才能看到施政的得失,国君才能听到自己的过失。听到过失后,最重要的是能改正过失。见到符合道义的就应该听从,顺着去做,才能永久地拥有天下。

天子拥有广大的天下需要倾听不同的声音,了知下情,但进谏的方式不一定都是犯颜直谏,可以委婉地劝谏,也可以讽谏,也就是用委婉曲折的语言劝谏。采取哪种方式要依据具体情况。魏徵能劝谏唐太宗,因为他遇到的是一代明君。如果遇到的是昏君,可能也就不能犯颜直谏了。

东汉大儒马融仿效〖孝经〗写了一部〖忠经〗,在这部书中,他详细谈论忠君之事。尽忠首先要知上,不仅要知道他的脾气、性格,还要知道他的胸襟、抱负、生活习惯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事奉君主、长上。同样,劝谏要达到良好的效果,也要知道长上的脾气、秉性。

所以,知上的目的并不是迎合、谄媚巴结,取得长上的宠信,这样做是出于私心。知上的目的是更好地尽忠职守,和君主一同走在大道之上,把国家治理好。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纠正君主的偏失。在各种劝谏方式中,讽谏委婉、含蓄,也是使君主容易接受的劝谏方式。舜帝说,我违背了正道,你应当以义理来辅助纠正我,不能表面顺从,退下后说我没法辅佐。

舜帝的这段话,讲的都是治国理政的关键。即要帮助所有人民,除了使他们生活富裕、家给人足外,更要兴起伦理道德的教育。怎样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才行之有效?『教,上所施,下所效也。』那就必须任用贤德之人,制礼作乐,兴起礼乐教化。因为礼规范人外在的行为,乐培养人内在的和平的心性,一个人心平气和,心性、性情很好,怎么会有暴虐的行为?

此外,要保证君主明智,还要有完善的纠错机制,君主要主动纳谏、臣子要敢于劝谏,君臣之间以道义相处,相互勉励、共同向善,这样才能臻于大治,达到国泰民安。

所以,读〖尚书〗感受会很深刻,看似每一句话很简单,实际上都是治国理政的关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