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8|回覆: 0

[國學學習方法] 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為什麼今天農民工即使未能安頓好父母,也要出門打工?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2-12-10 18: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有一個儒學愛好者,對一位打算出遠門打工的農民工朋友說:『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你的爸爸目前殘疾,媽媽也身體有病,你不在家裡照顧好你的爸媽,卻要出門打工,這是為什麼啊!

農民工一臉不屑的說:『孔老二算個球!家裡只得那麼三畝地,在家務農照顧他們,吃都吃不飽,還怎麼照顧!不外出打工,哪有錢給爸媽買藥?哪有錢建房子取老婆?

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看待?農民工的話對嗎?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農民工的話就是一種勞騷埋怨。

既然不需要聽取孔子的話,那麼不屑,那他為何還要受縛於孔子的話?

其實聽一個人講話,我們只是聽取別人的意見罷了,他們並沒有對我們形成約束,如果形成了約束,那就是教條了,是宗教了,而不僅僅是意見了。

像這個問題,對這個農民工形成約束的,是這個儒粉的話,以及他父母的實際情況。當然,最後對他真正有約束力的,是他的父母的情況。既然如此,農民工完全可以依據這個情況來做決定啊,實際上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既然根本就對孔子的話不以為然,為何還要在意?還要去埋怨抱怨?也許這就是窮人之所以窮的原因吧!面對別人的時候,過度自信,過度自以為是,導致長期生活在自己的認知里,無法融入社會,無法通過社會實踐提升自己,更無法通過前人的智慧來提高自己。

【易經】說:滿招損,謙得益。一個人學會自謙,就可以避免過度自信,自以為是,並避免因此導致的自我束縛。

我們會自覺的在意別人的意見,不但因為他們的意見合理,也因為我們自己本身,會無意識的去學習別人,特別是有名望的人,我們相信自身是不足的,需要汲取外在的知識,所以孔子說,人有五德:『溫良恭儉讓』,讓就是謙讓。『溫良恭儉讓』對於一個人來說有多重要?

【論語·學而篇】第十章: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歟?抑與之歟?』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歟。』具備這五德,人已經成功一半了!詳細的這裡就不展開解說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鏈接去閱讀。

所以說,這個農民工的下意識的想法,對孔夫子的話的排斥,與他自身無意識的謙讓稟性是衝突的。

再回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這一章要傳導的,是一個人要有孝心,而不是說,孔子拿這一句話來做成教條,規定教徒們必須怎麼做,說到底,這個農民工也不是教徒呢!而且,這個游,是遊玩,並不是指外出做打工生意。

一個人如果有孝心,當他要外出時,怎麼會放得下掛心的父母?特別是已經患病的父母!但是,這個農民工,他看得清眼前的局面,與其在家照顧,不如外出賺錢,給父母治病!這已經是孝順的想法了,那麼,為何還要執着於『不遠遊』呢?何況,下半句不也說了嗎?『遊必有方』,這是教導一個人要外出,必須有所持恆,不止是外出,做什麼事都一樣,如果今天這裡動動,那裡勞勞,能賺到錢嗎?

所以,我們學習,一定要擺正心態,一不能當教條來看,二不能自滿。當教條來遵循,就會違背現實條件,必食苦果;自滿,就不能認真學習別人的學問,從而產生誤解,這樣,學習反而對我們產生不良的後果。下面再分享一個如何端正學習態度的文章: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