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名孝孺,字希直,明浙江宁海人。官翰林学士,靖难死节。
道之于事,无乎不在。
古之人自少至长,于其所在,皆致谨焉而不敢忽。
故行跪、揖拜、饮食、言动,有其则。
喜怒、好恶、忧乐、取予,有其度。
或铭于盘盂盘盂:泛指器皿,古代一般将铭言刻在盘盂上,或书于绅笏绅笏:大带与笏板,古仕宦者所服用,所以养其心志,约其形体者,至详密矣。其进于道也,岂不易哉?
后世教无其法,学失其本。
学者汨汨:音骨,汨没,淹没,与汩别于名势之慕,利禄之诱,内无所养,外无所约,而人之成德者难矣。
予病乎此也。盖久欲自其近而易行者,学焉而未能。因列所当勉之目为箴箴:音针,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告诫规劝,揭于左右,以攻己阙音缺,过失,通『缺』。繇繇:音由,通『由』乎近而至乎远,盖始诸此,非谓足以尽乎自修之事也。
方孝孺序
陈宏谋按为学之有箴,义取乎刺病,凡以触目警心也。触吾目者,陈义不必高。警吾心者,为失不在大。【书】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成人犹将慎之,况小子乎?正学先生书此自警,而题之曰【幼仪杂箴】。自日用之节,以及念虑之微,辨理欲消长之萌,推吉凶荣辱之应,何其言之栗栗也。维予小子,不聪敬止,尚其以是为苦口药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