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作者:李民,杨择令,孙顺霖,史道祥发布:一叶知秋
2020-9-9 20:14
今本竹书纪年
◎安王西元前401-376年
名驕。
元年庚辰。
九年,晉烈公卒,子桓公立。
十年。己丑。晉桓公頃元年。
十五年,魏文侯卒。在位五十年。大風,晝昏。晉太子喜出奔。
十六年,乙未,魏武侯擊元年。封公子緩。
二十一年,韓滅鄭,哀侯入于鄭。
二十三年,於越遷于吳。
二十六年,王陟。魏城洛陽及安邑、王垣。七月,於越太子諸咎弒其君翳。十月,越人殺諸咎越滑,吳人立孚錯枝為君。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所纪安王年世,列于晋纪及魏纪。
烈公
十六年①,齐康公五年田侯午②生。
①烈公十六年,赵烈侯九年,韩景侯九年,魏文侯四十六年,周安王二年,西元前四〇〇年。
②田侯午,齐太公和之子,和死,午立为君,后称午为齐田桓公。
【译】烈公十六年,齐康公五年田候午出生。
【案】引【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
十九年①,魏文侯②五十年卒。
①烈公十九年,赵烈侯十二年,韩烈侯三年,魏文侯四十九年,周安王五年,西元前三九七年。【辑校】补作[十五年],【订补】列于烈公十九年,今从【订补】改。
②魏文侯,名都,魏桓子之孙。
【译】烈公十五年,魏文侯十五年死。
二十二年①,秦敬公②十二年卒,乃立惠公③。
①烈公二十二年,赵烈侯十五年,韩烈侯六年,魏武侯二年,周安王八年,西元前三九四年。【存真】本作『魏武侯三年』即晋烈公十八年,因【存真】本自晋烈公十五年以后,即以魏武侯元年纪年,故如此处理。【订补】以为此条当在烈公二十二年,今从【订补】。
②秦敬公,【史记·秦本纪】简公后为惠公,中间无敬公,【秦本纪】、【索隐】引【纪年】则有之:『简公九年卒,次敬公立,十二年卒乃立惠公。
③惠公,据【史记·秦本纪】乃为简公之子,据【纪年】则为敬公之子,简公之孙。
【译】烈公二十二年,秦敬公十二卒,就立惠公为君。
【案】引【史记·秦本纪】【索隐】。
二十二年①,国大风,昼昏,自旦至中②,明年,太子喜出奔③。
①烈公二十二年,赵烈侯十五年,韩烈侯六年,魏武侯二年,周安王八年,西元前三九四年。
②中,日中。古人担日出时称旦,太阳正中时分称日中。
③出奔,逃亡他国或异族政治避难。
【译】烈公二十二年,晋国刮了一场大风,从清晨一直到日中,天空一片昏暗。第二年,烈公的太子喜出逃。
【案】【太平御览】八十九卷引【史记】,今【史记】无此文,当出【纪年】。
以上为晋纪,从殇叔四年至烈公二十七年西元前七八一年至前三八九年,共三九三年。
王国维【辑校】案:『【御览】引晋烈公二十二年,知【纪年】用晋纪元讫于烈公之卒。【史记】【索隐】引魏武侯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六年,而无七年以前年数,知【纪年】以魏纪元自武侯八年后始矣。』范祥雍【订补】案:『魏国纪元,朱右曾【存真】始于武侯元年,雷学淇【义证】同。案杜预【左传后序】云:『晋国灭,独记魏事,」未明言魏纪元始于何君。以【史记】【索隐】所引证之,则始自武侯,可以无疑。但「元年与『八年殊难强断,未知熟是。』王国维【辑校】是从【纪年】简文出发推知的,近是。今姑依【辑校】,认定【纪年】魏纪元始于魏武侯八年西元前三八八年。方诗铭【辑证】云:『【纪年】魏纪应从魏文侯四十三年开始,当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烈公上年,即【资冶通鉴】之第一年,旧时所谓战国之始。』案:方之意见多从『三家分晋,仍述魏事』【晋书、束皙传】,『晋国灭,独记魏事』【春秋经传集解·后序】诸史籍记述出发,未必合于实际。
武侯
武侯①十一年②,宋悼公③十八年卒。
①武侯,文侯之子,名子击,文侯五十年卒,子击立,是为魏武侯,在位二十六年。
②武侯十一年,韩文侯二年,赵敬侯二年,晋桓公四年,周安王十七年,西元前385年。此条,【存真】、【辑校】皆列于魏武侯十一年,今据之。
③宋悼公,名购由,宋昭公之子,昭公四十七年卒,购由立,是为悼公,在位八年。
【译】武侯十一年,宋悼公十八年卒。
【案】【史记·宋世家】载;『悼公八年卒。』【索隐】云:『纪年为十八年。』【存真】、【辑校】据此补。
武侯十四年①,城洛阳②及安邑③、王垣④。
①武侯十四年,韩文侯五年,赵敬侯五年,晋桓公七年,周安王二十年,西元前382年。【辑校】作『武侯十一年』,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魏世家】【索隐】作十四年,据改。
②洛阳,『洛』同『雒』『洛阳』,当为『洛阴』之误。【史记·魏世家】、【六国年表集解】引徐广语作『雒阴』,【六国年表】作『洛阴』【魏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云:『雒阴在同州西,』同州,今陕西大荔。
③安邑,战国魏地,在今山西夏县西北。
④王垣,战国魏地,在今山西垣曲东南。
【案】引【史记·魏世家】【索隐】
【译】武侯十四年,在洛阳洛阴及安邑、王垣筑城。
十七年①,于粤子②翳③三十三年迁于吴④。
①武侯十七年,韩文侯八年,赵敬侯八年,晋桓公十年,周安王二十三年,西元前379年。【订补】认为『当在武侯十八年』。
②于粤子,即越王此指翳。越,【纪年】多称『于粤』或『粤』,越王多称『于粤子』,子,爵位,此时越已僭称王,【纪年】作者受【春秋】笔法影响、也称越王为『于粤子』。于粤,【史记·越世家】【正义】引作『于越』。
③翳音亦,越王朱勾之子,朱勾卒,立子翳为君。【淮南子·原道】云:『越王翳逃山穴,越人薰而出之,遂不得已。』高诱注:『翳,越太子也,贤不欲为王,逃于山穴之中,越人以火薰而出之,故越遂不得已。』【庄子·让王】作『子搜』:『越人三弑其君,子搜患之,逃乎丹穴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舆。』子搜,即翳。
④迁于吴,吴,古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原为吴国国都,后为越地。越原都会稽,翳始迁都于吴。
【案】引【史记·魏世家】【索隐】。
【译】武侯十七年,于粤子翳三十三年迁都于吴。
十八年①,齐康公二十二年田侯剡立②。
①武侯十八年,韩文侯九年,赵敬侯九年,晋桓公十一年,周安王二十四年,西元前378年。
①田侯剡 tǎn音坦,田齐太公和之子,名剡。【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云:『姜齐康公二十二年,田侯刻立;后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参照【田敬仲世家】所载,剡和午皆为齐太公和之子,太公和死齐康公二十二年,魏武侯十八年,子剡立为君,在位九年,为午所杀。【史记·原敬仲世家】所载:『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齐太公和立二年,和卒,子桓公午立。』太公和与桓公午之间无田侯剡君次,与【纪年】所载异。
【案】【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
【译】武候十八年,齐康公二十二年,田侯剡立为君。
二十年①,于粤子翳三十六年七月,粤大子诸咎②弑其君翳。十月,粤杀诸咎,粤滑吴③人立孚错枝④为君。
①武侯二十年,韩哀侯元年,赵敬侯十一年,晋桓公十三年,周安王二十六年,西元前376年。
②诸咎,翳之子。
③滑吴,当为地名。【订补】案:『滑吴,当是地名。【左传·宣公八年】:「楚子及滑汭,盟吴越而还。」是滑,邻吴越,疑即此地,其时为越所有。吴即王翳迁吴之地。言「粤滑吴人立孚错枝者,明非为全越所共戴立」,故下云:「于粤大夫寺区定粤乱,立无余之。」』
④孚错枝,中华标点本【史记】【索隐】作『立子错枝』,日龙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同标点本,孚错枝,当为句践后裔,王族公子。
【案】引【史记·越世家】【索隐】,类见【路史·后纪】卷十三【注】引。
【译】武侯二十年翳三十六年七月,粤太子诸咎杀了粤国的国君翳。到了十月,粤越人黑杀了诸咎,粤国之滑吴地方的人立了孚错枝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