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发布:一叶知秋

2020-5-21 21:55

却说那撞倒董卓的人,正是李儒。当下李儒扶起董卓,至书院中坐定。卓曰:『汝为何来此?』儒曰:『儒适至府门,知太师怒入后园,寻问吕布,因急走来,正遇吕布奔走,云:「太师杀我。」儒慌赶入园中劝解,不意误撞恩相,死罪,死罪!』卓曰:『叵耐逆贼戏吾爱姬,誓必杀之!』儒曰:『恩相差矣。昔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戏爱姬之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1。今貂蝉不过一女子,而吕布乃太师心腹猛将也。太师若就此机会,以蝉赐布,布感大恩,必以死报太师。太师请自三思2。』卓沉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当思之。』儒谢而出。

卓入后堂,唤貂蝉问曰:『汝何与吕布私通耶?』蝉泣曰:『妾在后园看花,吕布突至。妾方惊避,布曰:「我乃太师之子,何必相避?」提戟赶妾至凤仪亭。妾见其心不良,恐为所逼,欲投荷池自尽,却被这厮抱住。正在生死之间,得太师来,救了性命。』董卓曰:『我今将汝赐与吕布,何如?』貂蝉大惊,哭曰:『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遂掣壁间宝剑欲自刎。卓慌夺剑,拥抱曰:『吾戏汝。』貂蝉倒于卓怀,掩面大哭曰:『此必李儒之计也。儒与布交厚,故设此计,却不顾惜太师体面与贱妾性命。妾当生噬其肉!』卓曰:『吾安忍舍汝耶?』蝉曰:『虽蒙太师怜爱,但恐此处不宜久居,必被吕布所害。』卓曰:『吾明日和你归郿坞去,同受快乐,慎勿忧疑。』蝉方收泪拜谢。

次日,李儒入见曰:『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卓曰:『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汝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卓变色曰:『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出,仰天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后人读书至此,有诗叹之曰: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董卓即日下令还郿坞,百官俱拜送。貂蝉在车上,遥见吕布于稠人之内,眼望车中。貂蝉虚掩其面,如痛哭之状。车已去远,布缓辔于土冈之上,眼望车尘,叹惜痛恨。忽闻背后一人问曰:『温侯何不从太师去,乃在此遥望而发叹?』布视之,乃司徒王允也。相见毕,允曰:『老夫日来因染微恙3,闭门不出,故久未得与将军一见。今日太师驾归郿坞,只得扶病出送,却喜得晤将军。请问将军:为何在此长叹?』布曰:『正为公女耳。』允佯惊曰:『许多时尚未与将军耶?』布曰:『老贼自宠幸久矣4。』允佯大惊曰:『不信有此事。』布将前事一一告允。允仰面跌足5,半晌不语,良久乃言曰:『不意太师作此禽兽之行!』因挽布手曰:『且到寒舍商议。』

布随允归,允延入密室,置酒款待。布又将凤仪亭相遇之事,细述一遍。允曰:『太师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军耳!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布怒气冲天,拍案大叫。允急曰:『老夫失语6,将军息怒。』布曰:『誓当杀此老贼,以雪吾耻!』允急掩其口曰:『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允曰:『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可限制。』布曰:『吾欲杀此老贼,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允微笑曰:『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布奋然曰:『非司徒言,布几自误。』允见其意已决,便说之曰:『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7,流芳百世8;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9,遗臭万年10。』布避席下拜曰:『布意已决,司徒勿疑。』允曰:『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祸。』布拔带刀,刺臂出血为誓。允跪谢曰:『汉祀不斩11,皆出将军之赐也。切勿泄漏,临期有计,自当相报。』布慨诺而去。

允即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商议。瑞曰:『方今主上有疾新愈,可遣一能言之人,往郿坞请卓议事;一面以天子密诏付吕布,使伏甲兵于朝门之内,引卓入诛之。此上策也。』琬曰:『何人敢去?』瑞曰:『吕布同郡骑都尉李肃,以董卓不迁其官,甚是怀怨。若令此人去,卓必不疑。』允曰:『善。』请吕布共议。布曰:『昔日劝吾杀丁建阳,亦此人也。今若不去,吾先斩之。』使人密请肃至。布曰:『昔日公说布使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12,人神共愤13。公可传天子诏往郿坞,宣卓入朝,伏兵诛之,力扶汉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肃曰:『我亦欲除此贼久矣,恨无同心者耳。今将军若此,是天赐也,肃岂敢有二心?』遂折箭为誓14。允曰:『公若能干此事,何患不得显官。』

次日,李肃引十数骑,前到郿坞。人报天子有诏,卓教唤入。李肃入拜,卓曰:『天子有何诏?』肃曰:『天子病体新痊,欲会文武于未央殿,议将禅位于太师15,故有此诏。』卓曰:『王允之意若何?』肃曰:『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卓大喜曰:『吾夜梦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哉不可失。』便命心腹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即日排驾回京。顾谓李肃曰:『吾为帝,汝当为执金吾16。』肃拜谢称臣。卓入辞其母。母时年九十馀矣,问曰:『吾儿何往?』卓曰:『儿将往受汉禅,母亲早晚为太后也。』母曰:『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卓曰:『将为国母,岂不预有惊报?』遂辞母而行。临行,谓貂蝉曰:『吾为天子,当立汝为贵妃。』貂蝉已明知就里,假作欢喜拜谢。

卓出坞上车,前遮后拥,望长安来。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卓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卓问肃曰:『车折轮,马断辔,其兆若何?』肃曰:『乃太师应绍汉禅17,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卓喜而信其言。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卓问肃曰:『此何祥也18?』肃曰:『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卓又喜而不疑。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卓进至相府,吕布入贺。卓曰:『吾登九五,汝当总督天下兵马。』布拜谢,就帐前歇宿。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19

歌声悲切。卓问李肃曰:『童谣主何吉凶?』肃曰:『亦只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

次日侵晨20,董卓摆列仪从入朝21,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22。卓问肃曰:『此道人何意?』肃曰:『乃心恙之人也23。』呼将士驱去。卓进朝,群臣各具朝服,迎谒于道。李肃手执宝剑扶车而行。到北掖门24,军兵尽挡在门外,独有御车二十馀人同入。董卓遥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于殿门,惊问肃曰:『持剑是何意?』肃不应,推车直入。王允大呼曰:『反贼至此,武士何在?』两旁转出百馀人,持戟挺槊刺之。卓衷甲不入25,伤臂坠车,大呼曰:『吾儿奉先何在?』吕布从车后厉声出曰:『有诏讨贼!』一戟直刺咽喉。李肃早割头在手。吕布左手持戟,右手怀中取诏,大呼曰:『奉诏讨贼臣董卓,其馀不问!』将吏皆呼万岁。后人有诗叹董卓曰:

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

谁知天意无私曲26,郿坞方成已灭亡。

却说当下吕布大呼曰:『助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李肃应声愿往。忽听朝门外发喊,人报李儒家奴已将李儒绑缚来献。王允命缚赴市曹斩之27,又将董卓尸首号令通衢28。卓尸肥胖,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百姓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王允又命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至郿坞抄籍董卓家产29、人口。

却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董卓已死,吕布将至,便引了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吕布至郿坞,先取了貂蝉。皇甫嵩命将坞中所藏良家子女尽行释放。但系董卓亲属,不分老幼,悉皆诛戮。卓母亦被杀。卓弟董旻、侄董璜皆斩首号令。收籍坞中所蓄黄金数十万,白金数百万30,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回报王允。允乃大犒军士,设宴于都堂,召集众官,酌酒称庆。

正饮宴间,忽人报曰:『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允怒曰:『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遂唤武士:『与吾擒来。』须臾擒至。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允叱曰:『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邕伏罪曰:『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31,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众官惜邕之才,皆力救之。太傅马日磾亦密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32,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允曰:『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33。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34,使吾等蒙其讪议也35。』日磾无言而退,私谓众官曰:『王允其无后乎36?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岂能久乎37?』当下王允不听马日磾之言,命将蔡邕下狱中缢死。一时士大夫闻者,尽为流涕。后人论蔡邕之哭董卓,固自不是;允之杀之,亦为已甚38。有诗叹曰:

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当时诸葛隆中卧39,安肯轻身事乱臣40

且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逃居陕西,使人至长安上表求赦。王允曰:『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使者回报李傕。傕曰:『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谋士贾诩曰:『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不若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41,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傕等然其说,遂流言于西凉州曰:『王允将欲洗荡此方之人矣42。』众皆惊惶。乃复扬言曰:『徒死无益,能从我反乎?』众皆愿从。于是聚众十馀万,分作四路,杀奔长安来。路逢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引军五千人,欲去与丈人报仇,李傕便与合兵,使为前驱。四人陆续进发。

王允听知西凉兵来,与吕布商议。布曰:『司徒放心。量此鼠辈43,何足数也44。』遂引李肃将兵出敌。肃当先迎战,正与牛辅相遇,大杀一阵。牛辅抵敌不过,败阵而去。不想是夜二更,牛辅乘肃不备,竟来劫寨。肃军乱窜,败走三十馀里,折军大半,来见吕布。布大怒曰:『汝何挫吾锐气!』遂斩李肃,悬头军门。

次日,吕布进兵,与牛辅对敌。量牛辅如何敌得吕布,仍复大败而走。是夜牛辅唤心腹人胡赤儿,商议曰:『吕布骁勇,万不能敌。不如瞒了李傕等四人,暗藏金珠,与亲随三五人弃军而去。』胡赤儿应允。是夜收拾金珠,弃营而走,随行者三四人。将渡一河,赤儿欲谋取金珠,竟杀死牛辅,将头来献吕布。布问起情由,从人出首45:『胡赤儿谋杀牛辅,夺其金宝。』布怒,即将赤儿诛杀。领军前进,正迎着李傕军马。吕布不等他列阵,便挺戟跃马,麾军直冲过来。傕军不能抵当,退走五十馀里,依山下寨。请郭汜、张济、樊稠共议,曰:『吕布虽勇,然而无谋,不足为虑。我引军守住谷口,每日诱他厮杀;郭将军可领军抄击其后,效彭越挠楚之法46,鸣金进兵,擂鼓收兵;张、樊二公却分兵两路,径取长安。彼首尾不能救应,必然大败。』众用其计。

却说吕布勒兵到山下,李傕引军搦战。布忿怒,冲杀过去,傕退走上山。山上矢石如雨,布军不能进。忽报:『郭汜在阵后杀来。』布急回战。只闻鼓声大震,汜军已退。布方欲收军,锣声响处,傕军又来。未及对敌,背后郭汜又领军杀到。及至吕布来时,却又擂鼓收军去了。激得吕布怒气填胸。一连如此几日,欲战不得,欲止不得。正在恼怒,忽然飞马报来说:『张济、樊稠两路军马竟犯长安,京城危急。』布急领军回,背后李傕、郭汜杀来。布无心恋战,只顾奔走,折了好些人马。比及到长安城下,贼兵云屯雨集47,围定城池,布军与战不利。军士畏吕布暴厉,多有降贼者,布心甚忧。

数日之后,董卓馀党李蒙、王方在城中为贼内应,偷开城门,四路贼军一齐拥入。吕布左冲右突,拦挡不住,引数百骑往青琐门外,呼王允曰:『势急矣!请司徒上马,同出关去,别图良策。』允曰:『若蒙社稷之灵48,得安国家,吾之愿也;若不获已49,则允奉身以死。临难苟免50,吾不为也。为我谢关东诸公,努力以国家为念。』吕布再三相劝,王允只是不肯去。不一时,各门火焰竟天,吕布只得弃却家小,引百馀骑飞奔出关,投袁术去了。

李傕、郭汜纵兵大掠。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皆死于国难。贼兵围绕内庭至急,侍臣请天子上宣平门止乱。李傕等望见黄盖51,约住军士,口呼『万岁』。献帝倚楼问曰:『卿不候奏请,辄入长安52,意欲何为?』李傕、郭汜仰面奏曰:『董太师乃陛下社稷之臣53,无端被王允谋杀,臣等特来报仇,非敢造反。但见王允,臣便退兵。』王允时在帝侧,闻知此言,奏曰:『臣本为社稷计。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误国家。臣请下见二贼。』帝徘徊不忍。允自宣平门楼上跳下楼去,大呼曰:『王允在此!』李傕、郭汜拔剑叱曰:『董太师何罪而见杀?』允曰:『董贼之罪,弥天亘地54,不可胜言。受诛之日,长安士民皆相庆贺,汝独不闻乎?』傕、汜曰:『太师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王允大骂:『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二贼手起,把王允杀于楼下。史官有诗赞曰: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

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

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

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众贼杀了王允,一面又差人将王允宗族老幼,尽行杀害。士民无不下泪。当下李傕、郭汜寻思曰:『既到这里,不杀天子谋大事,更待何时?』便持剑大呼,杀入内来55。正是:

巨魁伏罪灾方息56,从贼纵横祸又来。

未知献帝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1『楚庄王绝缨之会』四句——事见汉·刘向【说苑·复恩】:有一次楚庄王大宴群臣,日暮酒酣,烛火忽灭。有人乘昏暗之际,手牵庄王妃之衣。妃拉断其冠缨帽带,并请庄王命人燃烛,查究断缨者。庄王却令群臣皆断缨,然后燃烛,君臣尽欢而散。三年后,楚、晋交战,有一楚将奋勇杀敌,楚军大胜。庄王问之,才知此将即手牵妃衣之人,因感庄王之恩,以此相报。『绝缨』遂成宽厚待人之典。事又见于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第十四章,故事大同小异,只有两点不同:不是楚庄王的王妃,而是王后;不是楚、晋之战,而是楚、吴之战。这里说绝缨者名蒋雄,将楚、晋之战或楚、吴之战说成是楚、秦之战,可能是作者误记。

2三思——典出【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意谓反复考虑。三:多次,反复。

3微恙——小病。

4宠幸——这里指董卓将貂蝉收为姬妾,并加以宠爱。

5跌足——跺脚。人在懊恼等情绪下的一种不由自主的举动。

6失语——失言,出言不当,说了不该说的话。

7青史——史籍,史书。古代以青竹简记事,故称。

8流芳百世——流芳:流传美好的名誉。芳:香。比喻美名。百世:世世代代,永远,永久。世:古称三十年为一世。语出【资治通鉴·卷一〇三·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大司马温恃其材略位望,阴蓄不臣之志,尝抚枕叹曰:「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意谓美名将永远流传,为世人所称颂。

9史笔——历史记载,史书,史籍。

10遗臭万年——语本『遗臭万载』,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意谓坏名声永远流传,为后人所唾骂。

11汉祀不斩——意谓汉朝统治者刘氏的香火不绝,也即汉朝得以不灭。斩:断绝。

12罪恶贯盈——贯:穿钱的绳索。盈:满。语本『恶贯盈』,出自【尚书·周书·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孔安国传:『纣之为恶,一以贯之,恶贯已满,天毕其命。』孔颖达疏:『纣之为恶,如物在绳索之贯,一以贯之,其恶贯已满矣。』意谓深重的罪恶已达到了像一根绳子穿满了钱的程度。形容坏人罪大恶极,死有馀辜。

13人神共愤——语出汉·杜乔【上书谏封梁冀子弟及中常侍等】见袁宏【后汉纪】卷二一、【后汉书·杜乔传】:『大将军梁冀,兄弟奸邪,倾动天下,皆有政卯之恶,未被两观之诛,而横见式叙,各受封爵,天下惆怅,人神共愤,非所为赏必当功,罚必有罪。』意谓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14折箭为誓——语出宋·岳珂【桯史·二将失律】:『虏既得俊迈,折箭为誓,启门以出二将。』意谓折断箭杆发誓。表示若背誓言,将像断箭一样身首异处。

15禅位——让出帝位。【史记·陈杞世家论】:『舜之德可谓至矣!禅位于夏,而后世血食者历三世。』

16执金吾——官名。其职权为统领禁军,负责宫廷周边的警戒与治安,护卫皇帝出行。

17绍汉禅——继承汉朝天下。绍:承继。汉禅:汉家刘氏让出帝位来。

18祥——吉祥的预兆。

19『千里草』四句——此童谣原载【后汉书·五行志一】。千里草:即『董』字。何青青:原形容青草何等茂盛。比喻权势极大。十日卜:即『卓』字。这四句是说董卓权势震主,死期将至。

20侵晨——拂晓,黎明。侵:临近,接近。

21仪从——指护卫侍从人员。

22『手执长竿』三句——暗示吕布将用长戟刺杀董卓。

23心恙——即心病,也就是精神病。

24掖门——宫廷正门两旁的边门。

25衷甲——穿在长袍里面的护身软甲。衷:贴身穿着,穿在衣内。

26私曲——徇私舞弊,不公正。【管子·五辅】:『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

27市曹——闹市,城中最繁华的地方。古时多在市曹行刑,以扩大震慑作用。

28号令通衢——这里是指将董卓尸体置于交通要道示众,并张贴告示张扬其罪行。

29抄籍——抄家并登记,没收家产入官。

30白金——银子的别称。

31q í ng晴首刖yuè月足——古代的两种刑罚。黥首:即在犯人的额头刺字,使其终身受辱。刖足:即砍掉犯人的脚,使其不能再犯罪。

32旷世逸才——前所未有的出众人才。

33『昔孝武』三句——事见【汉书·司马迁传】:汉武帝天汉二年西元前99年,李陵降匈奴,司马迁为之辩解,武帝将其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奋广搜博采,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太史公书】即【史记】,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西元前104—101年,成为此后历朝史书的典范,从【汉书】至【清史稿】共二十四史,皆为纪传体史书。王允指斥【史记】为『谤书』诽谤他人的书,不过是偏见而已。

34佞臣执笔——这里指让蔡邕撰写汉代史书。佞臣:奸臣。

35讪议——非议,诋毁。

36无后——即绝后,断子绝孙。

37『善人』六句——善人:好人,君子,善良的人,有德之人。【论语·述而】:『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邢昺疏:『善人,即君子也。』纪:本义为纪纲、朝纲。引申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南史·刘显传】:『善人,国之纪也,而出之,无乃不可乎?』制作:著作。这里指史书。这六句意谓君子为国家的栋梁,史书是国家的重要典籍,因此王允杀史才蔡邕就是『灭纪废典』的行为,当权不可能很久。

38已甚——太过分。【论语·泰伯】:『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39诸葛卧隆中——指诸葛亮还在隆中隐居未出。

40乱臣——作乱的臣子,胡乱司政的臣子。这里指董卓、王允等。【管子·君臣下】:『君为倒君,臣为乱臣,国家之衰也。』

41济——成功。

42洗荡——扫荡,抢光杀尽。【旧唐书·高適传】:『洗荡关东,扫清逆乱。』

43鼠辈——对他人的蔑称。【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曹操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44何足数——哪里值得说,即不值得一提。表示极其蔑视。

45出首——告发,检举。

46彭越扰楚之法——事见【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彭越为秦末汉初人,当刘邦与项羽争霸天下时,率兵归附刘邦,并以游击战的方式骚扰攻击楚军,帮助刘邦消灭了项羽,被封为梁王。

47云屯雨集——屯:聚,聚集。语本『云合雾集』,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遝,熛至风起。』熛:疾,迅速。意谓犹如云和雨一样向一处聚拢。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会合到一起来。

48社稷之灵——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人以土地和五谷为根本,故皇帝奉祀土地神和谷神,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长治久安。

49不获已——不得已。【后汉书·独行传·严授】:『张显蹙令进,授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身被十创,殁于阵。』

50苟免——苟且免于灾祸。【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孔颖达疏:『苟君父有难,臣子若苟且免身而不斗,则陷君父于危亡,故云毋苟免。』

51黄盖——皇帝专用的黄伞或黄车盖。这里指前者。

52辄——擅自。

53社稷之臣——参见第十四回『社稷臣』条注。

54弥天亘地——满天遍地。极言其大。弥天:满天。亘地:遍地。

55内——指皇宫,帝王所居之处。

56巨魁——首领,大头目。这里指董卓。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