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
现在讲比较可靠的古史,姑从虞、夏起。尚书始于尧、舜,论语亦仅道古亦仅及尧、舜,史记乃上溯黄帝。此从孔子与六经,实不失为谨严之态度。
唐、虞时代的情形,决不能如尚书、尧典所记之美盛。
尧典虞廷九宫,上有百揆,即宰相。禹为司空,主治水而司内政。弃后稷,司农政。契司徒,司教化。皋陶为士,主司法与军事。垂共工,司工务。益掌虞,司山泽。伯夷为秩宗,司郊庙祭祀。夔典乐,司诗歌音乐助祭。龙纳言,司出纳诏命,如周之内史、汉之尚书。较之秦、汉九卿,意义深长远矣。此正见为儒者之托古改制。否则唐、虞时中国政制已如此完美,何以二千年后至秦、汉之际,转倒退乃尔。
大抵尧、舜、禹之禅让,只是古代一种君位推选制,经后人之传述而理想化。
唐、虞当为今山西南部之两部落。
陶唐氏殆为今山西南部尧都平阳。一精于烧窑的氏族,『陶』、『唐』、『尧』皆指烧窑事业言。有虞氏则为一山泽渔猎的氏族,『虞人』掌山泽猎事。而与陶唐氏居地略相近。舜都蒲阪,相近有虞乡县。
而夏人则起于今河南省中部,正是所谓中原华夏之地。
鲧与禹则又别为一族,其居地殆起于河南嵩山山脉中。曰『有崇伯鲧』崇即嵩也。山海经『南望禅渚,禹父之所化』,禅渚在河南陆浑。禹都阳城,世本。阳城在嵩山下。又有言禹都阳翟者。阳城河南登封;阳翟,今禹县,出入数百里间。游牧之民习于移徒,古人都邑,同时有两三处不足异。华夏连称者,嵩山山脉亦得华名。
国语『前华后河,左洛右济』,华在洛东,即今嵩山。又史记魏有华阳,司马彪曰:『华阳,亭名,在密县。』周礼职方豫州『其山镇华』。皆其证。
即舜之故事,亦先起于与夏氏族相近之地。世本『舜居妫汭』,在汉中西城县。舜二女为湘神,湘即襄水,乃今汉水也。四岳、三涂齐称,亦皆在嵩山山脉。夏氏族自此北向移动,河南、陕西、山西三省相交环黄河西部之一隈,谓『西部』者,对此下称『东部』者而言。有几许天然之渡口,殆为古代虞、夏氏族活动之区。史记虞夏皆颛顼后,明其血统相近。少康奔虞,虞思妻之以二姚。虞、夏或如姬、姜。
当时尚未有国家之组织,各部落间互推一酋长为诸部落之共主。即尚书所谓『岳牧咸荐』也。
此如乌恒、鲜卑、契丹、蒙古,其君主皆由推选渐变而为世袭,唐、虞时代之禅让,正可用此看法。
禹之后有启,盖至是而始进于君位世袭之时代,则已俨然有国家之规模矣。此犹契丹之有耶律阿保机。蒙古自成吉思汗后,大汗之位,虽非成吉思汗之子孙莫属,然而忽必烈仍由合辞推戴,至仁宗始自建储。
启以后因君位世袭之制既定,遂有夏朝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