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03:25
虞、夏大事最要者,厥为舜、禹与苗之斗争。
舜、禹征三苗,屡见尚书、尧典、皋陶谟、禹贡、吕刑皆言之。战国策、秦策一见,魏策二见。墨子、二见。荀子、二见。韩非子、贾子新书、准南子、三见。盐铁论、说苑诸书,必为古代一大事。
旧说三苗为九黎蚩尤氏之后。尚书吕刑及楚语。又谓三苗、九黎皆颛顼之后。山海经大荒北经。若然,则三苗与虞夏同族相争矣。史记谓:昌意取蜀山氏女而生颛顼。蜀山殆即涿鹿之山,涿鹿又即蚩尤故国,然则虞、夏与三苗这争,正犹黄帝与蚩尤之争,皆近在今河南西境北及山西两省黄河中游之两岸也。
魏策吴起之言曰:『昔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后世误渭在湖湘之间。惟洞庭、彭蠡地位即左右互易,又古衡山不指湖南,且不当在三苗北。古河域亦有名彭蠡者。见吕氏春秋爱类、淮南人间训。江北汉水流域亦有名洞庭者。楚辞所泳洞庭是也。春秋河东有茅戎,又有陆浑蛮氏,亦称戎蛮子。杜注云:『在河南新城县。』苗与茅、蛮同声。古三苗疆域大率以此为度。正与虞、夏壤地杂处。舜、禹驱逼苗民,渐迁而西,所渭『窜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也。若三苗在湖湘间,不应驱至今甘肃境。旧说又谓:三苗,姜姓之别。尚书吕刑言及苗民制刑,吕国河南南阳,正古代四岳姜姓居地,本古昔苗土,故引以为诫耳。范氏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其国近南岳。』汉人多指南阳衡山为南岳也。
又有禹、启与有扈之战事。
启伐有扈,见尚书甘誓、吕览先己诸篇。郑玄以为在魏。大战于甘,即左氏王子带邑也。见僖二十四年。地在今洛阳东南。尚书甘誓,墨子引作禹誓,庄子人间世亦云:『禹攻有扈。』吕氏召类云:『禹攻曹魏、屈鷔、有扈以行其教。』是禹时势力东侵已及于扈。汉书地理志:右扶风鄠县古有扈国。特以同音说之,恐不如郑玄以为在东者为信。高诱注:『有扈乃夏启庶兄,以尧、舜举贤,禹独与子,故伐启。』则与墨子、庄子均不合,恐出后人臆说。是舜、禹、启以来,虞、夏氏族驱逐苗民以固西陲,又攻有扈以扩东土也。
大抵夏人先起今河南嵩山山脉中,在伊、洛上游,其势力逐次沿伊、洛向东北下游而移殖。一方自河南省西部北渡黄河而达今山西省之南部,东及太行山南端尽头之迤西。
故其地皆称大夏。史记言:『禹凿龙门,通大夏。』又云:『齐桓公伐大夏。』左传祝佗曰:『唐叔封于夏墟。』昔人又谓禹都安邑,皆指山西南部中条山经南沿河一带而言之。
又一方面则沿河南岸东下,渐次达于今山东、河北境,遂与东方黄河下游诸民族势力相接触。
此可以后羿、寒浞与少康中兴之事说之。此事见左传襄公四年、哀公元年。后羿本国在锄,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故锄城在滑州卫城县东十里。』即今滑县东十五里之锄城。入为夏朝之卿士而迁有穷。史记正义引晋地记:『河南有穷谷,本有穷氏所迁。』左传定公七年:『单武公、刘桓公败尹氏于穷谷』,文选洛神赋注引华延洛阳记:『城南五十里有通谷』,即其地,后人因『穷』名不美而易之。因太康之畋于洛表,水内为汭,外为表,洛表,洛之南。拒太康而入居斟寻。史记夏本纪正义引臣瓒汉书音义:『斟寻在河南。』竹出纪年:『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左传〔昭二十三年〕:『郊、寻溃』,杜注:『巩县西南有在名鄩中。』张仪列传正义引括地志:『巩县西南五十八里故鄩城。』代夏为王,又为其臣寒浞所灭。寒国名,本在东方。杜预云:『北海平寿县东有寒亭。』今山东潍县东北五十里。浞即代羿,又灭夏之斟灌。『斟灌』殆即『武观』,夏后相〔太康子〕为羿所逼,出依斟灌,见吴世家集解,及左哀元年疏引贾逹说。灌临河津,故亦曰『灌津』。为斟姓之墟,故曰『斟观』。在今山东曹县西故观城。即春秋卫地。其时夏都盖自斟寻东北退至斟灌。使其二子浇处过,豷处弋。『斟灌』或作『斟戈』,则戈即灌也。则『过』或即是:『鄩』。盖寒浞灭此二邑而分使二子处之。而夏后相之子少康出奔有虞,在河南。左传杜注:『梁国有虞县。』夏臣伯靡自有鬲氏水经注:『大河渎西流经西平原鬲县故城西。』地理志曰:『鬲津,故有穷氏后羿国。』杀寒浞。而少康自纶汉书续志:『梁国虞有纶城,少康邑。』在今归德。复国。少康灭浇于过,至其子杼。又灭豷于戈。寒氏遂亡。此一事见夏代国家规模已颇扩大。有共主、属邑、分国、敌国等关系,不得仅以游牧民族看待。
而其间自太康失国迄于少康复国,绵延数十年,战争蔓延及于大河南北两岸,诚古代一大事也。此事史记夏本纪失载,而旁见于吴世家。又楚辞离骚、天问亦言之。又有夏人与东夷之交涉。见后汉书东夷传引竹书纪年。夏之放武观,见竹书纪年及逸周书。灭寒浞,逐东夷,皆见其势力之逐步东伸。
商民族亦在东方,初以服属于夏人势力之下,继则起而革命,遂代夏为当时之王朝而称商代。古史已难详论,然夏、商两代就文化大体言之,似是一系相承,并无甚大显著之不同,则夏、商殆我汉民族之两支,而非两民族也。惟严格言,中华民族之抟成,当在春秋乃至先秦。若言夏国、商国则此时政治组织尚未臻十分凝定。若言夏氏族、商氏族,或夏部族、商部族,则似含义又过狭小。姑以民族称之,经指当时之两种结集,如云『夏人』、『殷人』,可勿以严正的异民族视之。〔下言周民族亦然。〕
若以虞夏时代为中国上古史之第一期,以其始建君位世袭之王朝。则殷商可谓中国上古史之第二期。以其在近代已有直接史料发见,较虞、夏之纯属传说追忆者更进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