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5 23:42
一
疏違心則悲.順意則樂.不達違從.是德之邪妄
釋『悲樂』音洛.下同
二
注稱心則喜.乖情則怒.喜怒不忘.是道之罪過
三
疏無好為好.無惡為惡.此之忘〔妄〕心.是德之愆咎也
釋『好惡』烏路反
四
注至德常適.故情無所概
疏不喜不怒.無憂無樂.恬惔虛夷.至德之人也
五
注靜而一者.不可變也
疏抱真一之玄道.混囂塵而不變.自非至靜.孰能如斯
六
注其心豁然確盡.乃無纖介之違
疏忤.逆也.大順群生.無所乖逆.自非虛豁之極.其孰能然也
釋『於忤』五故反.『確』苦角反.『纖介』音界
七
注物自來耳.至惔者無交物之情
疏守分情高.不交於物.無所須待.恬惔之至也
八
注若雜乎濁欲.則有所不順
疏智照精明.至純無雜.故能混同萬物.大順蒼生.至〔此〕論忤之與逆.厥理不殊.顯虛粹兩義.故再言耳
九
注物皆有當.不可失也
疏夫形體精神.稟之有限.而役用無涯.必之死地.故分外勞形.不知休息.則困弊斯生.精神逐物而不知止.必當勞損.損則精氣枯竭矣
校
一.唐寫本邪字過字失字下均有也字
一
注象天德者.無心而偕會也
疏象者.法效也.言水性清平.善鑑於物.若混而雜之.擁鬱而閉塞之.則乖於常性.既不能漣漪流注.亦不能鑒照於物也.唯當不動不閉.則清而且平.洞照無私.為物準的者.天德之象也.以況聖人心靈皎絜.鑑照無私.法象自然.與玄天合德.故老經云上善若水也
二
注無非至當之事也
疏雖復和光同塵.而精神凝湛.此覆釋前其神純粹也
三
注常在當上住
疏縱使千變萬化.而心恆靜一.此重釋一而不變
四
注與會俱而已矣
疏假令混俗揚波.而無妨虛惔.與物交接.亦不廢無為.此釋前恬惔之至也
五
注若夫逐欲而動.人行也
疏感物而動.應而無心.同於天道之運行.無心而生萬物
六
疏總結以前天行等法.是治身之術.養神之道也
七
注況敢輕用其神乎
疏干.溪名也.越.山名也.干溪越山.俱出良劍也.又云:于〔干〕.吳也.言吳越二國.並出名劍.因以為名也.夫有此干越之寶劍.柙中而藏之.自非敵國大事.不敢輕用.寶而重之.遂至於此.而況寶愛精神者乎
釋『干越之劍』.司馬云:干.吳也.吳越出善劍也.李云:干溪越山出名劍.案吳有溪名干溪.越有山名若耶.並出善鐵.鑄為名劍也.◎慶藩案:王念孫曰:干越.猶言吳越.漢書貨殖傳辟猶戎翟之與于越.不相入矣.于亦干之誤.干.越.皆國名.故言戎翟之與干越.顏師古以為春秋之於越.又因于而誤於.當從司馬說為是.淮南原道篇干越生葛絺.高注曰:干.吳也.劉本改干為于.云:于越一作於越.非.『柙而』戶甲反
八
注夫體天地之極應萬物之數以為精神者.故若是矣.若是而有落天地之功者.任天行耳.非輕用也
疏流.通也.夫愛養精神者.故能通達四方.並流無滯.既而下蟠薄於厚地.上際逮於玄天.四維上下.無所不極.動而常寂.非輕用之者也
釋『下蟠』音盤.郭音煩
九
注所育無方
疏化導蒼生.含育萬物.隨機俯應.不守一方.故不可以形象而域之也
一〇
注同天帝之不為
疏帝.審也.總結以前.名為審實之道也.亦言:同天帝之不為也已
校
一.郭注及成玄瑛本敢下均有輕字
二.唐寫本無同字
一
注常以純素守乎至寂而不蕩於外.則冥也
疏純精素質之道.唯在守神.守神而不喪.則精神凝靜.既而形同枯木.心若死灰.物我兩忘.身神為一也
二
注精者.物之真也
疏倫.理也.既與神為一.則精智無礙.故冥乎自然之理
三
注與神為一.非守神也.不遠其精.非貴精也.然其跡則貴守之一也
疏莊生欲格量人物.志尚不同.故汎舉大綱.略為四品.仍寄野逸之人.以明言無的當.且世俗眾多之人.咸重財利.則盜跖之徒是也.貞廉純素之士.皆重聲名.則伯夷介推是也.賢人君子.高尚志節.不屈於世.則許由子州支伯是也.唯體道聖人.無所偏滯.故能寶貴精神.不蕩於物.雖復應變隨時.而不喪其純素也
四
注苟以不虧為純.則雖百行同舉.萬變參備.乃至純也.苟以不雜為素.則雖龍章鳳姿.倩乎有非常之觀.乃至素也.若不能保其自然之質而雜乎外飾.則雖犬羊之鞹.庸得謂之純素哉
疏夫混跡世物之中而與物無雜者.至素者也.參變囂塵之內而其神不虧者.至純者也.豈復獨立於高山之頂.拱手於林籟之閒而稱純素哉.蓋不然乎.此結釋前純素之道義也
釋『倩乎』七練反.『之觀』古喚反.『鞹』苦郭反
五
疏體.悟解也.妙契純素之理.則所在皆真道也.故可謂之得真道之人也
校
一.趙諫議本之作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