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6 00:29
一
釋以義名篇
一
疏此章並假立姓名.寓言明理.北是幽冥之域.水又幽昧之方.隱則深遠難知.弅則鬱然可見.欲明至道玄絕.顯晦無常.故寄此言以彰其義也
釋『知北遊』音智.又如字.『於玄水之上』.李云:玄〔水〕.水名.司馬崔本上作北.◎盧文弨曰:今本作玄水水名.以下白水例之.重者是.『隱弅』符云反.又音紛.又符紛反.李云:隱出弅起.丘貌
二
疏若.汝也.此明運知極心問道.假設賓主.謂之無為
三
疏此假設言方.運知問道.若為尋思.何所念慮.則知至道.若為服勤.於何處所.則安心契道.何所依從.何所道說.則得其道也
四
疏知.分別也.設此三問.竟無一答.非無為謂惜情不答.直是理無分別.故不知所以答也
一
疏白是潔素之色.南是顯明之方.狐者疑似夷猶.闋者空靜無物.問不得決.反照於白水之南.捨有反無.狐疑未能窮理.既而猖狂妄行.掘若槁木.欲表斯義.故曰狂屈焉
釋『白水』.水名.『狐闋』苦穴反.司馬李云:狐闋.丘名.『而睹』丁古反.『狂屈』求勿反.徐又其述反.司馬向崔本作詘.李云:狂屈.侜張.似人而非也.◎慶藩案:釋文引李云.狂屈.侜張.似人而非也.文選甘泉賦捎夔魖.扶僪狂.狂屈即僪狂也.司馬與崔作詘.失之.『以之言』.司馬云:之.是也
二
疏唉.應聲也.初欲言語.中途忘之.斯忘之術.反照之道
釋『唉』哀在反.徐烏來反.李音熙.云:應聲.『語若』魚據反
一
疏軒轅體道.妙達玄言.故以一無無〔答〕於三問
一
注任其自行.斯不言之教也
疏真者不知也.似者中忘也.不近者以其知之也.行不言之教.引老子經為證也
釋『不近』.附近之近
二
注道在自然.非可言致者也
疏致.得也.夫玄道不可以言得.言得非道也
三
注不失德故稱德.稱德而不至也
疏夫上德不德.若為德者.非至德也
四
疏夫至仁無親.而今行偏愛之仁者.適可有為而已矣
五
疏夫裁非一斷割.適可虧殘.非大全也.大全者.生之而已矣
六
疏夫禮尚往來.更相浮偽.華藻亂德.非真實也
七
注禮有常則.故矯效二之所由生也
疏棄本逐末.散樸為澆.道喪淳漓.逮於行禮.故引老經證成其義也
八
注損華偽也
九
注華去而朴全.則雖為而非為也
疏夫修道之夫.日損華偽.既而前損有.後損無.有無雙遣.以至於非有非無之無為也.寂而不動.無為故無不為也.此引老經重明其旨
一〇
注物失其所.故有為物
一一
注其歸根之易者.唯大人耳.大人體合變化.故化物不難
疏倒置之類.浮偽居心.徇末忘本.以道為物.縱欲歸根復命.其可得乎.今量反本不難.唯在大聖人耳.◎家世父曰:人所受以生者.氣也.既得之以為生.則氣日流行大化之中.而吾塊然受其成形.無由反氣而合諸漠.道之華為禮.與氣之流行而為人.皆非其所固然者也.通死生為徒.一聽其氣之聚散而吾無與焉.則無為矣.道至於無為.而仁義理〔禮〕之名可以不立.是之謂歸根
釋『其易』以豉反.注同
校
一.裁非疑裁制之誤
二.趙諫議本效作放
一
注知變化之道者.不以〔死生〕三為異
二
注更相為始.則未知孰死孰生也
疏氣聚而生.猶是死之徒類.氣散而死.猶是生之本始.生死終始.誰知紀綱乎.聚散往來.變化無定
釋『更相』音庚
三
注俱是聚也.俱是散也
四
注患生於異
疏夫氣聚為生.氣散為死.聚散雖異.為氣則同.今四斯則死生聚散.可為徒伴.既無其別.有何憂色
五
疏生死既其不二.萬物理當歸一
六
注各以所美為神奇.所惡為臭腐耳.然彼之所美.我之所惡也.我之所美.彼或惡之.故通共神奇.通共臭腐耳.死生彼我豈殊哉
疏夫物無美惡而情有向背.故情之所美者則謂為神妙奇特.情之所惡者則謂為腥臭腐敗.而顛倒本末.一至於斯.然物性不同.所好各異.彼之所美.此則惡之.此之所惡.彼又為美.故毛嬙麗姬.人之所美.魚見深入.鳥見高飛.斯則臭腐神奇.神奇臭腐.而是非美惡.何有定焉.是知天下萬物.同一和氣耳
釋『所惡』烏路反.注同.『復化』扶又反.下同
七
疏夫體道聖人.智周萬化.故貴此真一.而冥同萬境
校
一.敦煌本無復字
二.闕誤引劉得一本天下作天地之
三.死生二字依王叔岷說補
四.今字依劉文典補正本刪
一
注明夫自然者.非言知之所得.故當昧乎無言之地.是以先舉不言之標.而後寄明於黃帝.則夫自然之冥物.概乎可得而見也
疏彼無為謂妙體無知.故真是道也.此狂屈反照遣言.中忘其告.似道非真也.知與黃帝二人.運智以詮理.故不近真道也.狂屈𫐵〔逖〕聽.聞此格量.謂黃帝雖未近真.適可知玄言而已矣
釋『之標』必遙反
一
注此孔子之所以云予欲無言
疏夫二儀覆載.其功最美.四時代敘.各有明法.萬物生成.咸資道理.竟不言說.曾無議論也
釋『大美』.謂覆載之美也
二
注任其自為而已
疏夫聖人者.合兩儀之覆載.同萬物之生成.是故口無所言.心無所作
三
注唯因任也
四
注觀其形容.象其物宜.與天地不異
疏夫大聖至人.無為無作.觀天地之覆載.法至道之生成.無為無言.斯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