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唐诗三百首作者:【清】蘅塘退士孙洙发布:休竹客

2022-10-28 09:17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译文
十月份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注释
阳月:阴历十月。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译文
我还未到达目的地,还要继续前行,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归来?

注释
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zhàng不开。

译文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林中昏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注释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lǒng头梅。

译文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应该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全诗情调低回婉转,感情真挚动人,诗旨在写『愁』,全篇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开头两句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联想到的事情。大庾岭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诗人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
接下来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和诗人还要继续南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大雁尚且按时可以飞回北方,诗人自己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表达了诗人留恋与不舍的悲戚心情。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的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暝,瘴气如烟,故乡何在,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因此,这二句紧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这两句是说,明晨登高望乡之处,理应见到岭头初绽的梅花。
最后两句,诗人又从写景转到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它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总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显然,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多么希望也能寄上一枝梅花,安慰家乡的亲人啊!
整首诗通过描写见到的景物,委婉而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饱含的被贬痛苦以及思念家乡的忧伤。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诗人还是表达出愁绪满怀,凄恻缠绵。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全诗情景交融,用词考究,思乡之忧伤与行程之艰难紧密结合,表达了强烈的哀伤与沉痛之意,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1-32
2、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8
3、张秉戍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0-31
4、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26-27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