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文(中小学教材)作者:古典诗词发布:延章
2022-11-23 18:32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pí琶pá马上催。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注释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注释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赏析
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傭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
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参考资料
1、曹寅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66页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1-62页
3、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75-3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