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晚年学生,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文学曰:“贤贤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字指品德优良的人易色易色:易指轻视,易色即不重容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致其身:把生命奉献给国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一个人,对待妻子,能重品德而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服事国君,能豁出生命;与朋友相交,说话诚实可信。这样的人,即使未尝学习,我一定说他是已经学习过了。”问“贤贤易色”是何意?
答古往今来,有人就此句解释此句,有多种说法,如“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要像好色一样好德”、“看到有贤德的人肃然起敬改变态度”,等等。许多学者则从本章通篇着眼,认为子夏的话,第一句指夫妇、第二句指父子、第三句指君臣、第四句指朋友。此四伦,乃是人生最基本的人事关系。“贤贤易色”放在第一句,是因为古人把夫妇关系视为“人伦之始”、“王化之基”。据此,杨伯峻先生把“贤贤易色”解释为“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我认为比较贴切。
问怎样理解“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答人伦是儒家伦理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本章所指夫妇、父子、君臣、朋友,是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四种基本关系。孟子在《滕文公上》中,进一步把人伦关系规范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儒家关于人与人之间五种基本关系的论述具有普遍意义,从古至今,每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都是处于这五种关系之中。如今虽然时代变了,但作为人的这些基本关系大体上说没有改变,只不过君臣之间的关系不存在了,而被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替代了。儒家讲人品,讲德行,主要就是看你能不能遵循这“五伦”的规范。正因为如此,子夏才肯定地说:能够依照人伦处理好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关系的人,“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的话,意在强调为学的重点在于实践人伦之道,成德是为学的终极目的,充分体现了孔子教人重在德行的特点。儒家所谓之学问,从根本上说,是指人之所以为人、人应该怎样为人的道理。
读此章,还应把《论语》有关为学的论述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地加以理解。这样才会看到,孔子教人,不但重德行,而且重学文。一个人,如果忽略对经典文献的学习,也会陷入另一种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