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问答录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0-11-12 18:00

孔子谓季氏季氏:鲁国大夫季孙氏:“八佾八佾音yì逸:佾,行列。古代祭祀时的舞蹈,以八人为一佾,八佾为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享用。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时说:“在自己家庙的庭中使用六十四人的舞列奏乐舞蹈,如果这件事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容忍的呢?”

孔子对季氏的批评说明什么?

春秋末期,鲁国有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史称“三桓”。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的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庶次子叔牙、嫡次子季友皆被鲁庄公封为卿。他们的后代形成了三个大家族,即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季氏执掌着鲁国的实权,不把鲁君放在眼里。他在其庭院中用八佾之舞,是以大夫的身份享用天子之礼。孔子对此事极为不满,发出了此番议论。我们从中可以体察到孔子坚定地维护周礼、维护国君权威的态度,以及他为了维护周礼而不畏权势,敢于仗义执言的品格。

八佾篇的基本内容是论述礼乐。第1章和第2章记载了孔子对当时一些违礼行为的尖锐批评,反映了孔子对时世的基本态度。一部《论语》,多数内容是像这两章一样,讲孔门师徒对当时有关实人和实事的评论,其中蕴含着孔子学说的基本精神和义理,与孔子的思想紧密相联。我们读《论语》,不能只注意那些直接讲仁、礼、义等思想的部分,同时也要重视孔门师徒评论具体人和事的这些章节,认真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精神。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