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宁武子宁武子:卫国大夫宁俞,武是谥号,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愚:这里讲的愚,并不是真愚,而是隐藏自己的智慧装成愚笨的样子,是他在国家政治昏暗时的韬晦之计,以保全自己,完成大业。其知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政治清明时,他表现得很有智慧;国家政治昏暗时,他表现得很愚钝。他的智慧是别人可以做得到的,他的愚钝却是别人做不到的。”问孔子因何称赞宁武子“愚不可及”?
答乱世中装愚,既要保存自己,又不随波逐流,很难做到,因而孔子说,他的愚钝别人赶不上。清人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宁武子在“邦有道”时的“智”和在“邦无道”时的“愚”,其本质都是对卫国尽忠,尤其是在国家政治昏暗时,韬光养晦,存身以求济大事,表面似愚,实则为智。《左传》记载,卫成公无道,以至失国,宁武子“周旋其间,尽心竭力,不避艰险,保其身以济其君。”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进退有方的大夫。卫文公当政时,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并有所建树。那时,凡有能力者皆可人尽其才,因而孔子说“其知智可及也。”卫文公之后,卫成公接位,宁武子仍然做卫国大夫。卫成公无道,被晋国所攻,终于失掉了卫国,先后奔逃到楚国、陈国,但最终还是被晋侯所执。在卫成公最困难的时候,朝廷的智巧之士都只求自保,不愿前去设法救援,以免祸患。只有宁武子忠心耿耿,挺身而出,周旋其间,尽心竭力,不避艰险,终于保全了成公。因而孔子说“其愚不可及也。”
“愚不可及”已经成为一个成语。《论语》中孔子的原意是赞扬宁武子在乱世中装愚,人不可及。后世多用“愚不可及”来形容某人愚蠢之极。
孔子在本章赞赏了宁武子在“邦无道”时的“愚”,在《卫灵公》篇第七章,又称道了蘧伯玉在“邦无道”时的“卷而怀之”,值得注意。
上章孔子对季文子的评价,本章对宁武子的评价,都是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如不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语境,就不能准确理解《论语》的本义。读《论语》,对这一点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