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牛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孔门十哲之一,长于德行有疾,子问之,自牖牖音yǒu友:窗户执其手,曰:“亡亡:丧失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去探望他,从窗户外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呀!这样的人竟生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生这样的病!”问孔子因何对“伯牛有疾”叹息不止?
答冉伯牛是孔门十哲之一,以德行著称。他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孔子对冉伯牛十分器重,鲁定公十年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晋升为鲁国司空,冉伯牛继孔子任中都宰,以德惠民,以仁施政,政绩显著,深得民心。所治之地,“路无拾遗,器不雕伪”,成了其他诸侯国学习的榜样,并受到孔子高度赞赏。他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广施教化,为人所敬,有很高的威望。可惜因恶疾早逝。重病期间,孔子探望他后十分惋惜,又十分无奈,因而叹息不止。
“命矣夫”,体现了孔子“知天命”的思想,这是孔子思想中重要的部分。《论语》中多处谈到命、天命,都是指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物,孔子所说要“知天命”,就是强调要承认世界上存在着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