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问仁。子曰:“居处居处:日常的生活起居和仪容举止恭,执事执事:行事敬,与人与人:待人。与,对待忠。虽之之:动词,往,到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要谦恭而端庄,出外做事要谨慎而敬业,对待他人要忠实而诚信。这几种品德,即使去了尚未开化的夷狄之邦,也不能丢弃呀。”问《论语》记载有樊迟三次问仁,孔子的回答有何不同?
答《颜渊篇》第22章,樊迟问仁,孔子答“爱人”,是对仁的根本精神的说明。
本章樊迟问仁,孔子答“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是对仁的基本内涵的阐释。这样的回答,讲得非常透彻,因而《朱熹·四书集注》说:“此是彻上彻下语。”仁道,就是人与人相处之道,虽广大而高远,归纳起来,不外乎对己、对事、对人三项。对己突出一个“恭”字,对事突出一个“敬”字,对人突出一个“忠”字,做到这三条,便可算是实践了仁的精神。这是人类普遍通行的法则,故而孔子强调,人的这些宝贵品质,“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雍也篇》第21章,樊迟问仁,孔子答“仁者先难而后获”,是对“执事敬”的丰富和充实,讲得是对事的基本态度。仁者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怕艰难,不怕吃苦,而后再去考虑利禄的获得。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